北京對港政策不會寬鬆

北京對港政策不會寬鬆

高敬文(Jean-PierreCabestan)

雖然台灣將為總統大選驗票,泛藍陣營亦繼續質疑選舉結果,但陳水扁勝出,對於中國正忙於為香港的政制改革訂立界限,只會令北京百上加斤。雖然這次大選的結果拉闊了香港及台灣的差距,並凸顯後者對「一國兩制」模式興味索然,但中國領導層對香港政治架構的策略並不會因此改變。
陳水扁出人意料地連任,正值中港關係的敏感時刻。去年七月爆發反對廿三條及民主大遊行後,香港的民主黨乘勢採取主動,要求把政制全面民主化,例如普選立法會及行政長官。不過,陳水扁險勝後六天,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宣布即將解釋《基本法》關於憲制改革的條文。大部份觀察家也料不到這一着;關於○七年後選舉制度的辯論亦告中止。北京對台灣民主及所謂選舉後「亂局」加強言論攻勢的同時,亦提醒港人要聽命於它,並非出於巧合。
然而,中國新領導層,特別是胡錦濤及曾慶紅這樣做,在台灣及香港問題上顯得神經緊張及欠缺自信。陳水扁獲選連任後,在三月二十九及三十日首次接受《華盛頓郵報》及英國廣播公司訪問,立即抓住這弱點,集中批評北京的「一國兩制」模式明顯不能滿足港人對民主及加強政府認授性的訴求。台灣選戰期間,連戰及宋楚瑜支持台灣意識及「一邊一國」論調,已顯出北京對統一的概念行不通。而陳水扁得以連任,亦可能在台灣為「一國兩制」模式敲響喪鐘。

中國現時面臨艱巨抉擇:一是準備高代價、高風險並可能牽涉美國的戰事,或加緊找尋另一個對台灣更吸引的統一方案。北京已開始令「台灣問題」略為國際化,因此可以接觸美國及台灣社會某些層面,合力設計更富彈性的「一個中國原則」,比錢其琛在二千年提出的「新三句」更進一步。
縱然如此,任何協議就算不承認台灣為主權國家,也必須把北京及台北列於對等地位以及起碼承認兩岸分治的現狀。否則,即使協議是臨時性質,台灣任何政府也不會認可。相比香港今日所受對待,實在有天壤之別!
不過,為了「觸動台灣民心」,北京會否對香港更寬容?大體上不會。不錯,全國人大不會完全忽視香港民情:它或許會向特區建議,把立法會的代表性略為提高,並在○七年後改善特首的民主認授性。可是,中國若繼續實行專權政制,就大概不會願意放鬆對特首的控制。雖然香港絕不會要求獨立,北京仍然只會考慮某些人作為特首人選。另一方面,因為《基本法》不容許立法會擁有大部份國會的一般權力,中央政府或會願意彈性處理立法會的選舉程序。
但是,香港與台灣在大不相同的背景下發展及演變,中國領導層──尤其在九七年後──亦把兩項問題分開處理。香港關於政制民主化的討論,以及陳水扁當選連任,亦令兩地之間的籬笆變得更厚而非更薄。
……………………………………………………
作者為法國國家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