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孖展買賣股票,雖然可以享有放大槓桿效應,但高回報的背後,風險亦不小。所以利用孖展買賣股票,要有心理準備,承擔一定程度的風險。
孖展的風險管理方法之一,就是要清楚維持按金的計法,以及股價跌至何時便要補孖展,這樣的話,投資的勝算才會高些。
例如買賣股票的孖展為X%,而維持按金所訂定的水平為Y%。假設現在打算購入股份數量為Z股,而股價在Po的話,相關的孖展計法便如下:買入Z股,每股Po元,那麼總數為PoZ元。
孖展水平為X%,這是低於100%及高於0%的一個數字,那麼投資者便要借入(1-X%)PoZ的現金,作為完成交易之用。而投資者所要付出現金為X%×PoZ。
究竟股價要跌至哪個水平,客戶才要補倉?計算公式如下(圖一):
以上的公式,乍看很複雜,但計算出來的結果亦不難理解。例如真實數據如下:
Po:現在購入股價為$70
Z:買入1000股
X:孖展50%
Z:維持按金水平40%
以現價計算,買入1000股總值7萬元(1000×70),而按金為50%,那麼便要借入$35000((1-X%)PoZ)。再代入上述計算補倉的公式,便會得出(圖二):
把公式分解,便會得出Pt=$58.33,亦即股票由$70跌至$58.33之下,投資者便要補倉,因為孖展額已不足四成。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