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天陰風冷,窗前玻璃瓶裏一大蓬白牡丹卻開得豐盛,走近可聞淡淡幽香,為惆悵天帶來一絲清新氣息。
這是洋牡丹,peony,國稱芍藥之花(註),易開易落,含苞時小約吋來,盛放則碗大,葉茂綠,花色多種:乳白、淡粉紅、正粉紅、粉紅中帶深玫瑰紅絲、深玫瑰紅而近紫等等;形態不一,有單瓣裹着小束金黃花蕊的,也有外圍一圈大花瓣裹着中心一大蓬狹小重「瓣」的(其實是瓣狀花蕊);一時開盡,瞬息花瓣紛墜。《紅樓夢》裏史湘雲用手帕包了芍藥花瓣枕着,醉卧花蔭,就是因這花瓣易落,未曾衰萎已墜芳塵,手帕裹之,枕着香澤微聞,的確寧神靜心。
可是花店售賣的洋牡丹並非所有都香,帶香的亦不是盡皆香氣清新,也有香得濁而俗的,教人敬而遠之。有時運送或存放不得其法,亦會買到拒絕開放的牡丹。以前這個問題更常見,那時的牡丹多作一枝兩朵至三朵,我們家有一隻Baccarat的水晶仿古梅瓶,簡直專門用作插此牡丹。現時改良品種,一般是一枝一朵,更常以大玻璃瓶插上七八球,以氣勢取代了婷婷的優雅芳姿。
但草木洋牡丹原是植在花園地裏的叢花,英國人愛沿邊植成花壇,又香又壯又鮮麗,暮春交夏,悅目賞心,並不是我們的借來一枝,平添渴望。
(註:香港人年花稱「芍藥」的五顏六色無香之花,其實是大麗花,英文是Dahlia,是夏天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