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每年流感高峯期,市民入院接受治療個案大增而迫爆醫院。香港大學一項研究證實,流感高峯期時因併發症入院而造成的額外住院日數,較非流感季節大幅增加,最多更高達二千多日,等於要多開一間三十人的病房達兩個多月;研究人員建議,六十五歲以上院舍或社區的長者均要注射預防疫苗,紓緩「病床荒」情況。 記者:梁洵瑜
香港大學醫學院感染及傳染病中心榮譽理事何柏良,研究了本港一間應付五十萬人口的地區大型急症醫院的數據,分析九八至○一年的四年內,六十五歲以上市民因流感併發的肺炎、慢肺阻病及心臟衰竭入院個案,與非流感高峯期時作比較。
結果發現,在流感高峯期時,病人的住院日數便會額外增加六百多至二千六百多日不等,四年平均增加一千三百日額外住院日數。若以額外增加一間三十張病床的病房計算,四年來流感期間該病房便需額外開設二十至八十九天不等,平均要多開四十六天方能應付,其中九八年因爆發新型流感需求最高。
他認為,不少人誤解流感病徵很輕微,只有外國人比較嚴重,但研究證明本港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入院需求極大,而每年流感高峯期均在新春前後六至十周,其間或會造成「病床荒」。
他建議,當局提倡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注射疫苗,減低入院壓力,但他不贊成全部由政府支付費用,有能力長者應自費,有關研究將刊於國際醫學期刊《病毒醫學期刊》內。
任職於公立醫院老人科醫生的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副會長佘達明認同有關結果。他強調,近十年新春前後流感高峯期入院個案,較平日上升一至兩成,內科病房由三十六張床加床至五十多張,或分流到婦科或外科等其他病房去。
他解釋,入院長者主要分為兩類,一是院舍較體弱的長者,另一是社區患有肺病或心臟病等慢性病的長者,雖然衞生署已為所有院舍長者注射疫苗,但估計每間安老院只約有七成長者注射疫苗,部份因擔心併發症或因正在醫院留院而沒有注射,故仍不時有院舍長者因流感併發症而入院。
他曾提議在高峯期前預留一、兩間病房及提早調動醫療人員,以免屆時「亂晒龍」。他贊成社區長者也要注射疫苗,尤其患有呼吸系統及心臟病等慢性病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