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4日至18日為「大澳文化藝術節」,大家可以趁此機會睇番橫水渡、欣賞各種文化圖片展。其實,大澳還有隱藏的民間藝術:用鰽白魚頭砌雀仔、藝術家自製Tee;僅餘的造船廠和「方便所」更鮮為人知,就趁今趟藝術節,跟你逐一發掘!
記者:陳慧敏 攝影:林栢鈞
模特兒:Sammi、Giory(StarAsia)
鳴謝:大澳居民權益關注組及大澳共享資源中心、環保行、大嶼報
「條鰽白魚斤幾重,成$60㗎!」八十多歲的梁伯說道。但斤幾還斤幾,個魚頭咪又係得個寸零大?變得乜呀?Sammi狐疑的眼神被梁伯揭穿。「2、3分鐘就得啦!呢度好多老漁民都識整,啲後生嘅就唔知囉!」梁伯答得輕鬆,手震震卻異常手快。望着梁伯將腮骨變翅膀、魚頸變雀頸,鳳凰活現眼前!魚頭雀現存於「大澳文化工作室」,大家大可研究一番。
有86年歷史的橫水渡是大澳特色之一,但於1996年,終被橫水渡橋取代了。自此,大家只見兜生意的旅遊船,以及塞在橋邊殺價買海鮮的旅客。因着「大澳節」,橫水渡重見天日。沿太平街及新基大橋附近,走向在棚屋中穿插的小木橋,看到當年火災留下那幾支焦黑的基柱,中間就吊住這艘大澳僅餘的橫水渡。
大嶼山住了不少藝術家,大澳都有。畢業於正形設計學校及杭州美術學校的Stanley,在吉慶後街近寶珠潭開設了私人畫室,展出的大澳油畫甚有風味。Giory眼利,一手抓起放在角落,印有大澳素描的T恤,「好靚呀!$30蚊?畀兩件我!」(StanleyWorkshop電話:93733498)
大澳還有一些歷史建築甚少被提及,就如「新基街」船廠。早期大澳漁業興旺,數間船廠分布「吉慶後街」、「石仔埗街」及「新基街」等,以建造長約20呎的槳櫓木船為主。但70年代後漁業式微,鹽業更加全面停止,現僅餘這一家,也改以玻璃纖維造船。
沿「新基街」走約10分鐘,在北山山腳樹叢中隱藏着兩家紅頂小屋「方便所」。有居民以為是二次大戰時期的停屍間,密林遮蓋,幽暗兼陰涼,大家都不敢走近。實情是,1935年間,大澳瘟疫流行,一位拜佛的葉善開女士就捐出這兩家小磚屋,將染病的、老弱且無親無故的,以及重病的嬰孩放在這裏任其自生自滅。雖則這屋子與二次大戰無關,實質也相距不遠。
巴士總站對出的鹽田,現正動工發展成旅遊區,以往寧靜鹽田靚景,現已變成泥濘一片,實在可惜。想睇自然景觀,惟有過對面的紅樹林吹吹風,聽聽鳥鳴。
人人都熟悉永安街「車站豆腐花」、石仔埗街財叔茶果。最近發現一間未有店名的店舖有「新品種」南瓜茶果上市,味道比一般茶果清新。
地址:永安街6號
交通
去程:東涌地鐵站B出口,乘11號巴士,平日$11.9;星期日及公眾假期$19。或於東涌新渡輪碼頭乘渡輪,平日$15;星期日及公眾假期$25。
回程:大澳巴士總站乘11號巴士回東涌。
節目名稱:橫水渡展示及歷史相片展
日期:4月5日至18日
地點:新沙棚區
節目名稱:大澳攝影相片展
日期:4月12日
地點:大澳關帝廟廣場
查詢:82086149
節目名稱:基本雕塑製作
日期:4月13日
時間:1:00pm至3:00pm
收費:每組$1,200(15-20人),需預約
節目名稱:戶外實驗電影放映
電影:《搵路行》(錄影力量)
日期:4月11日
時間:7:30pm
節目名稱:第一屆大嶼山堆沙示範及比賽
日期:4月9日
時間:1:00pm至3:00pm
節目名稱:音樂表演
日期:4月11日
時間:2:00pm至5:00pm
內容:吉卜賽、非洲音樂等表演。
地點:大嶼山,梅窩碼頭路18號新界鄉議局南約區中學
查詢:91206017或29849528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