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銀行早前獲中國財政部及人民銀行,委任為04年度國債乙類承銷團成員,為首家獲准直接參與國債一級市場的外資行。滙豐中國區財資部總經理許義明表示,獲取有關資格後,不單可讓銀行透過承銷國債賺取承銷費(5點子),及對本身長線持有債券作投資更有利,亦可進一步帶動國債二級市場的交易。
許義明估計滙豐今年在國債二手市場的交易量,會因而增加2至3倍,去年度有關金額已勁升6倍至107億元(人民幣.下同)。
現時內地國債有兩個市場,分別為銀行同業市場(或稱場外市場),及交易所市場(又稱場內市場)。
要經交易所認購債券,必須透過證券行或保險公司等交易所承銷團成員進行;QFII投資者獲准買賣國債,亦屬交易所渠道。
滙豐獲委的承銷團成員資格,則限於銀行間市場交易,該行可代表合資格金融機構或企業等非承銷團成員(約1000個),入標競投國債然後再分銷。
他指出,作為乙類承銷團成員(甲類成員的限制較少),每次最低認購額不能少於5000萬元,總投標額則不能超過該次國債總發行額10%,滙豐上月中在財政部今年度首宗國債投標中,申請總投標額4.5億元,最後獲分配3.7億元。
市場預計,今年財政部透過銀行市場發售的國債約3000多億元。許義明認為,目前國債市場極具吸引力,因國債信用良好,收益率高於銀行存款,收益又可免稅,投資者透過兩個市場可隨時套現,加上QFII帶動了一批認可海外機構投資者,及過去18個月,內地容許在中央國債開立戶口的合資格企業買入債券,故市場交投量不斷提升。
現時未到期贖回的國債總額約1.7萬億元,隨着同業市場的基礎不斷改善,交易規模近年持續增大至超過交易所。現時同業市場每日平均交投量為100至200億元,交易所則約10多億元。
許義明指出,滙豐自98年起已參與國債市場活動,早於其他外資行;兩年前首次申請為乙類承銷團,在系統裝置及交收結算等安排亦更具經驗。是次委任,他期望為滙豐進一步參與內地債市奠下基石。
至於下一個目標,則是申請成為國債企業代理,冀能與合資格企業,直接在二手市場交易及清算;另一目標是爭取成為人行公開市場會員,以配合央行每周在市場進行回贖等活動,長遠計亦希望可參與承銷其他金融機構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