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母親應獲和平獎

天安門母親應獲和平獎

林培瑞(PerryLink)

尊敬的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
您各位肯定記得十五年前在北京發生的事情,大概不需要我提醒。中國政府開槍打死了幾百名手無寸鐵的老百姓,然後顛倒是非,把兇手說成人民英雄,把死者說成「暴徒」和「社會渣子」。在後來的十五年裏,一步一步地實行方勵之教授稱之為「共產黨的遺忘術」:屠殺變成「事件」,事件減為「風波」,然後風波慢慢在憶海中消失。
當年為甚麼要殺人?又為甚麼殺了以後的十五年裏不願意人們提起?這兩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權,一黨專政的權。

但政府後來發現,比起殺人身來說,殺記憶並不容易。十五年來,許多中國老百姓沒有忘記六四的屠殺和侮辱。政府的領導人也深知這一點,否則不會對六四的問題有那麼快的、那麼敏感的反應,不會在六四的十五周年的足足兩個月以前突然逮捕三位無辜的中國婦女。
沒錯,三月二十八日分別在無錫郊外和在北京市,丁子霖、張先玲和黃金平女士被捕了,家也查抄了,說的理由是「涉嫌危害國家安全」,但實際的理由是這三位的不肯遺忘。一九八九年六四,中國解放軍開槍殺了丁子霖的兒子、張先玲的兒子,和黃金平的丈夫。後來這三位創辦了「天安門母親」,目的和宗旨是鼓勵和支持其他的六四受害者和家屬。這三位是勇敢的見證人還是「危害安全分子」?共產黨的答覆是把她們關起來。
我很懇切地、認真地向各位提出要求:考慮把諾貝爾和平獎給丁子霖和「天安門母親」。
這幾位婦女之所作所為,給六四受害者的家屬雪裏送炭,這是別人無法給、或不敢給的難得安慰。但天安門母親的意義還比這一層深許多,他們的榜樣能對全中國起幾種深遠的好作用。

一是不怕說真話。在中國的「槍打出頭鳥」的政治文化裏,人人都不願意在敏感問題上公開地說心裏話,但一旦有人挺身而出,以後大家的真言實語就愈來愈容易說了。
二是天安門母親的價值觀的具體內容:真理和母愛。在毛澤東時代以來的中國社會裏,公共道德的嚴重下滑已經變成眾所周知的事了。傳統美德早就摧毀得差不多了,社會主義的漂亮口號,「為人民服務」等等,也早就徹底落空了,導致了一種全面性的價值真空。後來鄧和江時代「發財第一」的心理來了,金錢和自私填補了價值真空,幾乎全中國「向錢看」了。我騙你,你「宰」我,爭前恐後,紙醉金迷,只有天真人才相信「道德」。
親愛的諾貝爾委員們:這不是中國文化,這是中國共產黨給中國帶來的禍。中國文化最深的根子還是追求道德的,今天的中國人的骨子裏還是有不可磨滅的道德追求。法輪功提出了「真善忍」,基督教、道教和佛教也復活了,但因為種種原因,這些都很難成為現代中國的主流道德。

天安門母親也間接地提出了很重要的價值觀:自己的孩子死了,想想吧,世界上有沒有比死了孩子更痛苦的事情?在這一點上,中國人和外國人不同嗎?古代和現代不同嗎?有沒有比「母愛」更普遍、更永恒、更深切的價值觀?想起唐代孟郊的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有沒有任何人、任何民族、任何文化能夠不理解或不同情這句話?連共產黨都會同意這句話(只是在母愛和權力之間,還是會珍惜後者)。
天安門母親已經做出了最大的犧牲,已經「密密縫」過自己孩子的衣服、已經看見過孩子「遲遲不歸」、已經對暴力的政權的謊言提出了他們的和平的挑戰,為了自己的同胞表明了「說真話」的價值,還給中國以及全球的人類提醒了母愛這個普遍價值的無窮可貴。
由衷地希望她們能得獎。
林培瑞敬上
……………………………………………………
作者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