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豐俊報道】鄰近米埔自然保護區的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約三分之一屬於商業魚塘。這些外表平平無奇的魚塘,除了佔本地約兩成的淡水魚供應外,還為雀鳥提供了絕佳的覓食及棲息地方。不過,隨着內地輸入的淡水魚不斷增加,養魚戶經營困難,魚塘隨時停止運作,令雀鳥頓失樂土。
后海灣的商業魚塘共佔地四百六十七公頃,主要是養殖烏頭、大魚及草鯇,每年養魚戶也會把魚塘的水徹底排放,以便收取魚穫。此時,魚塘的濕地上會殘留了不少魚蝦,例如食蚊魚及日本沼蝦,吸引了不同雀鳥前往覓食及棲息。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社區主任劉兆強接受訪問時指出,魚塘吸引雀鳥約一百五十種之多,其中包括蒼鷺、白臉琵鷺及瀕危的黑臉琵鷺等,均喜歡飛至魚塘的濕地上覓食。至於一些非濕地雀鳥品種如黃眉黃鶺鴒,則會在魚塘的堤壆上棲息。
香港新界養魚協進會副理事長黃志雲則表示,養魚戶使用天然飼料,出產的魚絕對符合食用標準,但由於內地輸入的淡水魚不斷增加,魚價持續下滑,導致后海灣養魚戶陷入結業危機。他續稱,現時養魚戶排放塘水的次數正逐漸減少,養魚戶期望政府能夠提供補貼,讓魚塘繼續運作。
為了進一步研究魚塘的生態價值,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在今年一月展開試驗計劃,與后海灣一位養魚戶合作,定期排放塘水及清除堤壆上的雜物。此外,基金會又正研究公、私營機構合作的可能性,以維持養魚戶的生計,讓魚塘繼續提供珍貴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