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淨係成日攬住屋企人,就賺唔到多啲錢咯!」個子小小的周健南今年七歲,長大後最希望賺大錢、住大屋,家人的陪伴反而不太重要;有學者分析,現今新一代的成長環境競爭極大,孩子對前途的關注遠高於家人,憂慮日後家庭關係會更疏離。
「𠵱家媽咪只可以畀我買一樣玩具,話唔好買太多!」活躍主動的周健南說起經濟差,即時「嘟」長小嘴向記者申訴;最希望「大個仔」後可以「鍾意買乜就買乜」,閒時「出去食吓嘢」,唯一擔心將來的治安,「啲小朋友放學又俾人跟住,被人綁架,都驚㗎!」
健南的想法可謂大部份小孩的心聲。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長腿叔叔信箱及浸大社工系去年底,向五歲至十五歲的兒童進行調查,在收回的六百份問卷中,發現兒童最關心十年後的城巿環境(百分之三十一),其次為個人職業、教育及居住環境,家庭的重要性則「包尾」,只有一成三人關心。
負責調查的浸大社工系副教授趙維生表示,結果反映孩子對現時城巿環境的不滿,社會競爭激烈則令下一代較關注個人前途,家庭重要性正減退,「可以預期未來十年後,家庭關係會更加疏離,值得關注。」
調查又發現,逾兩成人想當教師,一成六人想當專業人士,逾一成人欲投身演藝事業,趙維生指小孩只看到演藝事業美好一面;至於有四成人想讀大學,百分之六人欲到海外留學,趙提醒家長勿將賺錢及學習混淆。
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及立法會議員余若薇,昨日出席信義會活動與孩子真情對話,方敏生自言小時候成績「麻麻地」,願望當魔術師,「喺生日會見到啲魔術師,唔知佢點變出嚟,覺得好令人開心。」余則笑言自己「計數又差,又唔識畫畫,淨係識傾偈。」故只好當律師,「靠把口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