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獅子山,不但可以近睇獅子頭、望夫石,原來還有一隻石馬傲視着東九龍,但要一睹石馬風采,需先攀上險要山脊;嫌驚險不足,還可跣着泥沙落陡斜山坡睇筆架沖溝。
記者:李淑芬 攝影:梁細權
模特兒:Joey、文迪(RichStrategy)
想上山睇石馬,要先穿過一個舊石礦場,再由石馬山脊攀山而上。在黃大仙乘搭綠色小巴,於沙田坳道法藏寺門口下車後,穿越寺旁鐵絲網後有小路可進入舊石礦場。沿途見石礦場荒廢已久,雜草叢生,恍如一個打WarGame的戰場。但這兒叢林茂密,人迹罕至,為安全計,不宜獨遊。
穿幽林而上,來到一個採礦大平地,右邊索山脊路而上,這兒極具風險,需手足並用。前人稱這段路為「天梯」,蓋因路段全由天然石塊形成。這些石級大小不一,山脊又陡斜,畏高的Joey望着身邊的懸崖,頻呼「好驚呀!」但身處山上,已沒有回頭路可走,Joey在文迪的扶助下,惟有埋首爬呀爬的。為免掉下山崖,大家都抓緊身邊的植物。過了約半小時,當大家還在聚精會神滴着冷汗的攀爬之際,抬頭一望,石馬已在眼前。石馬外形奇特,有嘴有鼻孔,加上長長的面,像極一隻大馬頭,爬上石馬頸,甚至可觸摸到馬兒的下顎。
睇過石馬,續走獅子山山脊。在獅尾中段斜坡上,尋得一奇特景物「儍人塔」。這座高約15呎的小塔,由自稱儍人的陳十根、黎水皮、曾唯恕、陳普聲及廖之初幾位長者馱沙負石建成。塔身分數層,其中第二層刻有「雙山抱海浮游鯉,一塔擎天起睡獅」,對聯簡單扼要地描繪了太平山、獅子山、維多利亞港、鯉魚門及儍人塔這些香江特色。可惜,在1964年,颱風將塔攔腰摧折,上截已滾下山坡,難於尋覓,現在只餘下截留在山脊上。
接着,我們行過如刀刃般的山脊窄路,來到獅頭,此時的獅子山,正被春霧濃罩,我們就如孫悟空般騰雲駕霧。離開獅頭,下山接走麥理浩徑。途中還有奇石可賞。
驚嚇之旅其實還可以繼續,我們沿麥理浩徑向筆架山方向走,中途見著名的「筆架沖溝」在山腳,決定下去走走。沖溝的形成,通常因為天雨期間,泥土中水份接近飽和,雨水便會在表面流走,倘若植被不足,加上土質鬆散,泥土便會崩塌,形成沖溝。
在路邊尋得一小徑可通往沖溝,但此段路陡斜非常,部份路面甚至接近垂直,更是滿路碎石,我們只好蹲下,慢慢跣住腳咁爬落山坡,幸好路旁還有植物可供扶手,否則我們便要用「滑沙」方式落沖溝了。埋身看過這條超過百米長的沖溝奇景,我們繼續下山,來到龍翔道,終於不用跣腳攀爬,有點腳踏實地的感覺了。
交通
去程:黃大仙地鐵站A出口,於黃大仙上邨綠色小巴站乘18號小巴($2.2),沙田坳道法藏寺門口下車。
回程:山路接龍翔道步行至廣播道轉綠色小巴29A($3.3)往九龍塘地鐵站,或沿龍翔道步行至樂富地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