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在家吃完晚飯,女兒還想吃甜品。我說帶你去吃像人頭那麼大的「疏扶厘」怎麼樣?
女兒很好奇,於是一家三口到了銅鑼灣白沙道的「太平館」。
晚上九點鐘了,還要等了一會才有位子。叫了一客「疏扶厘」,這道甜品要慢慢烘,急不得。於是在等候之間,又叫了一客「瑞士汁炒牛河」。
不是說剛吃完晚飯嗎?對。但是到了「太平館」,不吃點瑞士汁弄的食物,總是有點心神不定。
不一會兒,那碟牛河就端上桌來。顏色濃得發黑,挑起河粉的時候必須小心翼翼,不然濃汁濺在衣服上就狼狽了。河粉韌性十足,幾乎是浸在醬汁之中,混以鮮嫩的牛肉片,香濃帶甜,分而食之,眨眼掃光。
「太平館」的「瑞士汁」是一絕,但名字的來源卻是個美麗的誤會。這個汁用老雞、乾貝、豬骨熬的上湯,再加醬油頭抽和冰糖調成,鮮美之中有特殊的甜味。
那時「太平館」還在廣州,是「豉油西餐」的始祖,賣的雖是西餐,但伙計卻不諳外語。有一次幾個外國人吃了店裏的豉汁雞翼,點頭稱讚,頻說「Sweet」。伙計不明所以,事後就去問懂英語的人:「啲鬼佬講乜嘢『斯V斯V』,係乜嘢意思?」
懂英文的人聽了就說:「係唔係講『Swiss』呀,咁即係瑞士。」
伙計恍然大悟:「哦,原來佢哋讚我哋啲雞翼有瑞士風味!」
就這樣,「太平館」著名的「瑞士雞翼」被命名了。
跟女兒說完「瑞士汁」的故事,「疏扶厘」還未出爐,於是又說「太平館」養乳鴿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