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非共識乃硬釋篇 - 李怡

李怡專欄:非共識乃硬釋篇 - 李怡

曾蔭權表示,特區政府掌握政改方案提案權,但未獲中央、特首及立法會三分二議員共識前,不會啟動政改機制。
若三方都有了共識,又何需啟動甚麼機制?把共識方案拿到立法會,也不需辯論,立法會如全國人大那樣,做投票機器不就行了嗎?
………………………………
人大常委為甚麼不理香港市民意見,硬要對香港普選的有關條例進行釋法?原因不就是中央的意見不可能取得香港立法會三分二議員的共識,故要硬壓下來嗎?
香港百分之七十的市民對普選早有共識,問題是此共識未能得到中央認可。因此,三方「共識」乃欺人之談,聽命於一方「硬釋」才是曾司長的真正意思。
………………………………
為阻止三位民主派議員赴京,中聯辦派出號稱「正部級」官員曹二寶與三議員長談。事後,記者一直追問曹二寶究竟是甚麼官階,是否與人大法工委副主任李飛同級。
追問這樣的問題,實在多餘。不論中共派出甚麼級別的官員,都只是聽意見,以及傳達上頭已定的政策,他們豈有甚麼決策權力?

………………………………
北京對台灣民眾在選後的抗爭行動表示:「我們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如果台灣局勢失控,造成社會動盪,……我們將不會坐視不管。」
不坐視又怎樣?像天安門事件時那樣,出動坦克、機槍鎮壓嗎?還是要求台灣當局也上演一次「六四」的翻版?
………………………………
在台灣總統府前滙集示威的五十萬人,終於在和平的柔性勸導下,離開現場。
與「六四」是強烈對比。而北京的「不會坐視」也給了陳水扁推高「台灣意識」的最好藉口。
………………………………
美國國務院對台灣局勢的最新評論是:「我們實在不知道陳總統心裏想的是甚麼。」
原因是陳水扁心裏想的與嘴裏說的,使人懷疑不是一回事;而他嘴裏說的,也變化多端,令人難以捉摸。

………………………………
陳水扁在競選時提到,他在五二○就職前要與大陸互派代表,又說會實現「三通」,有記者就陳的承諾問陸委會,陸委會企劃處處長詹志宏表示,選後的大陸政策有延續性,必須忽略政黨競爭的語言。
那意思是:競選時說的話,都是不須期待會實現的謊話了。──詹處長真夠坦率。
………………………………
有人說,陳水扁過去執政四年,甚麼政事都沒有做,而是每天都像在競選,連小學畢業典禮也參加。
照這麼說,他四年所說的都是競選語言,也就是都可以忽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