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公屋太和邨,有人公然在邨內垃圾站收賣廢物,儼如夜冷店,管理公司辯稱乃清潔承辦商將垃圾交廢物回收商時有現金交易,引起誤會,但房屋署表示,屋邨內任何廢物回收活動,均不可有錢銀交易,該署會跟進事件。
太和邨居民陳太向本報投訴,指邨內亨和樓旁的垃圾房,被一中年女子佔用作經營「夜冷」生意,收買居民丟棄的舊報紙、汽水罐等,再轉售牟利。
陳太語帶不滿地表示,該中年女子於一年多前已佔用垃圾房開檔收買夜冷生意,但一年多以來仍未被取締,她質疑管理公司未有積極處理,致令對方肆無忌憚,佔用公眾地方做生意賺錢。
記者早前於早上九時許前往該垃圾房查看,見垃圾房內有一位婆婆和一名手抱嬰孩的中年女子,在垃圾房內擺放一個大磅,大磅旁則有枱椅,椅子旁雜亂地放置不少舊報紙和汽水罐。
記者在垃圾房外守候的一小時內,先後有一位老婆婆,一位伯伯及三名中年婦人前往垃圾房,他們沒有穿着職員制服,狀似街坊,並手持盛滿舊報紙和汽水罐的膠袋走入垃圾房,熟稔地在垃圾房前大叫:「重收唔收呀?重買唔買呀?」裏頭的中年女子則大叫:「收呀,攞入嚟啦!」
他們手持膠袋走入垃圾房,將舊報紙等放在大磅上交收。
至下午二時許,記者再折返垃圾房,見中年女子已收工,用鐵鏈將遺下的枱椅和大磅鎖起,貼上寫有「休息」二字告示。
路過街坊向記者表示,垃圾房內有人經營收買生意已久,大多早上開檔,下午休息。
管理太和邨的新昌公司回覆本報查詢稱,據了解,投訴人所指的收買佬其實是屋苑清潔承辦商所聘用的清潔工人,收集太和邨各座廢紙、鋁罐及膠樽等家居垃圾,然後送往亨和樓集中回收,再交廢物回收商,由於過程中有現金交易,可能有住戶誤會是收買活動。
新昌公司稱,為消除住戶疑慮,太和邨管業處正與清潔承辦商商議,改變即場現金交易的安排,並要求所有清潔工人掛上職員證,以資識別。
房屋署發言人稱,根據該署政策,公屋邨內任何廢物回收活動,均不可涉及現金交易,該署會就事件作出跟進。
(○三三○○○二)
房委會成員王坤稱,太和邨已參加了租者置其屋計劃,故垃圾房的業權應屬公家,若確有人在公眾地方做生意賺錢逾一年仍不見改善,實難令人接受;業主立案法團管理委員會,應責成管理公司執法,管理公司亦應積極採取行動,取締非法佔用者。
服務熱線
電話:29908288
傳真:23702192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