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霉 - 鍾偉民

發霉 - 鍾偉民

天天下雨,日日是霉日。牆壁發霉,竹器和木家具發霉;回家看貓,貓鼻貓耳朵,也發霉。自從有了「自由行」,一堆堆,一串串,堵住了碼頭和關口,港人見了眼冤,不想來,新朋舊友絕跡,生意暴跌了九成,店,也在發霉;發霉貓看着發霉人在發霉的店裏看着門外淅淅瀝瀝下不完的發霉雨,連眼前那一盆黃金葛,都霉得爛了葉,壞了心。
這樣的天氣,這樣的日子,除了不用上班,不必上學,憑窗看鬼雨洗幽山的食飽無憂米一族,誰會覺得稱意?

翻出霉了的卷帙等風乾,才發現古人,多愛暮春;竟然還有人搜羅了相關文字,編了一本叫《三月》的書。《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形,以使態生。生而勿殺,與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為甚麼要「應春」?因為「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為免肝氣內變,少陽不生,最終釘蓋收場,這春,再煩人,再悶人,唯有既來之,則應之。
田黃多刻薄意,薄意圖最常見者,是王羲之《蘭亭集序》描劃的:「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這「一觴一詠」,閒而且雅,最教人神往;古人,就是在萬物皆發霉的三月,還是活得比我們有情趣。
情趣,源自好品味;除了嫖,就是賭,贏了買幾部新款手提電話回鄉示威,再讓同村大粒癦羡慕他嘗過藍眼金絲貓的好味道,這樣的「遊客」,你能跟他講解甚麼叫「曲水流觴」?寧願發霉,也只接待「像人的客人」;像人,當然不等於有錢;有錢,更不等於就像人。開業半年,遇上好多貴客,都有修養,有情趣;方向對了,就算再霉上十年,也絕不降格求榮,要你自由行救港救澳之餘,也來救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