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每月都會公布「貨幣發行局運作報告」,最後一段是關於期內「支持比率」的走勢。支持比率反映貨幣基礎得到外滙基金貨幣發行局帳目內外幣資產支持的程度。雖然外滙基金內全部1萬億港元的資產都可以用作確保港元滙價穩定,但貨幣發行局制度是以高透明度的方式運作,為方便分析特設貨幣發行局帳目,當中的資產方是流動性極高的美元資產,亦即「支持組合」,為貨幣基礎提供明確支持;其餘的資產則稱為「投資組合」。帳目的負債方是貨幣基礎的4個組成項目,即發給發鈔銀行以支持其發行鈔票的負債證明書;其他已發行紙幣及硬幣;銀行結算帳戶總結餘;及未償還外滙基金票據及債券。
支持貨幣基礎的美元資產是流動性最高的資產,即美元通知存款及美國國庫券。由於證券價值(包括負債方的外滙基金票據及債券)會受利率變動而有起跌,因此我們向來都是確保貨幣發行局帳目內的美元資產,超出貨幣基礎一個安全幅度。因此我們定出美元資產對貨幣基礎的支持比率,並每日監察;亦定出支持比率的觸發上、下限(112.5%及105%),一旦支持比率升至上限或降至下限,便會相應由支持組合將資產轉撥至投資組合,或自投資組合轉撥至支持組合。
在正常情況下,支持組合內的所有美元資產都會帶來投資收入,我們只需就構成貨幣基礎的負債中約40%的項目支付利息,因此資產的累積速度一般會比負債快。換言之,支持比率會逐步上升。事實上,由2000年最初定出觸發上、下限以來,支持比率曾兩次升至觸發上限112.5%的水平,金管局於是從支持組合將資產轉撥至投資組合,使支持比率回復至110%。
不過,支持比率亦會基於多個原因而下降。第一個原因是港元利率跌至低於美元利率。若按市價計算證券的價值,貨幣基礎的總額相對支持組合可能會有所增加。第二是港元兌美元轉強,無論幅度多輕微,支持組合內的美元資產以港元計值時,總額都會減少。第三是貨幣基礎,例如總結餘突然增加。雖然按實際數額計,支持組合會相應增加,但由於支持資產的數額比貨幣基礎大,即使比例增幅較小,貨幣基礎突增亦會引致支持比率下降。
過去幾個月資金流入港元正好引致上述情況出現。目前港元利率遠低於美元利率。雖然我們發行外滙基金票據及債券借入的款項,利息少於國庫券,但市值差距效應抵銷了有關影響。更重要是因港元偏強而產生的滙率效應以及貨幣基礎不尋常的增加(達540億港元,比正常高出約20%)。因此,支持比率由去年9月約112%,下降至今年1月底的低於109%,然後才因為港滙回軟至接近7.80而略為回升。不過,支持比率位於109%的水平,仍遠高於觸發下限105%,因此無需由投資組合轉撥資產至支持組合,將支持比率提高至107.5%。由此可見支持安排有效運作,能發揮應有作用。
金管局總裁 任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