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討論不能停

政改討論不能停

劉慧卿

港人識字率及教育水平偏高,經濟發展早達致發展水平,加上我們引以為傲的廉潔社會、尊重法治精神及資訊流通自由,使香港落實普選的條件遠勝其他國家及地區。去年沙士期間,民間自救行動表現的變通自強和負責任的精神、「七一」及「元旦」兩次大遊行展示的理性克制態度,力證港人具涵養及政治意識。可惜,港人爭取普選的訴求,備受「愛國」爭議、台灣總統大選風波及人大釋法所打壓。
過去數月,內地法律專家與親共傳媒一手令政改討論演變成無謂爭議。他們一方面抹黑及邊緣化泛民主派人士,並肆意援引已故領導人言論,作為凌駕法律條文的指導思想;另方面發表引人發噱的無理言論,大致歸納如下:一、政改需確保「愛港愛國」人士治港,即安民所指的愛中國共產黨人士;二、香港落實政改需兼顧國內情況──即是未來香港行政及立法機關,不可違逆中央,如反對《基本法》第廿三條立法;而政改也不能影響中國共產黨「代表」全中國包括香港在內所有人的「尊崇地位」;三、政改需確保行政主導,保障既有利益者,誘使他們反對普選。

最近台灣總統大選風波似乎證明普選引發社會動蕩,危害繁榮穩定,予以左派口實。不過正如馬嶽教授所言,上述立論明顯忽略台灣獨有的族群矛盾,及當地爭取民主的血淚史。馬教授認為,台灣是次爭端大致成功地限制在憲制和法律範圍內,國親聯盟只以和平手段爭取。比起過往的流血衝突,是次事件有莫大進步。
事實上,○七○八年普選行政長官及全體立法會議員,是符合《基本法》所載的「循序漸進」及「香港實際情況」原則。不過上周五人大決定再次釋法,粗暴干預香港民主發展,嚴重衝擊「一國兩制」,令人擔心這是中央背棄「一國兩制」承諾之舉,令高度自治名存實亡。釋法決定反映中共十分顧慮香港落實民主,對董建華的管治亦失去信心,故不惜犧牲其辛苦建立的公信力,使對香港的承諾毀於一旦。

雖然爭取政改障礙重重,但大家不要被嚇怕或被蒙蔽。眾所周知,政改涉及選舉安排、立法會改組、行政與立法關係變遷,政黨角色和公民社會發展等繁複問題,不可一蹴即就。故此民主動力及香港民主促進會推出由鄭宇碩教授及盧兆興博士聯手草擬的《綠皮書: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制改革檢討》,希望拋磚引玉,促進良性討論。歡迎市民積極回應及支持,詳情請瀏覽民主動力網頁www.pfd.org.hk 。
……………………………………………………
作者為民主動力副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