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民粹蠢動 - 李怡

李怡專欄:民粹蠢動 - 李怡

台灣大選的結果,除了帶給台灣島內綠營支持者的興奮之外,香港與海外也有不少人為陳水扁當選而喝采。許多人認為這次大選結果,是台灣自主的主體性體現,台灣人民正用選票去表示他們要擺脫中國強求統一的魔咒。
筆者相信,其中相當多的人,是基於對中共仇恨的心理,包括部份流亡海外的民運人士,也包括過去依附中共政治勢力而在離開中國之後要找另外的政治勢力依附的「知識分子」。此外,香港人中也有些因為中共打壓香港民主的惡形惡相使他們氣憤,從而產生希望阿扁當選的逆反心理。
這些想法,儘管各有原因,也不無道理,但卻都不是真正從台灣人民的設身處地的角度去思考台灣問題的態度。

事實上,台灣自實現全民普選總統及立法院之後,國家自主的主體性已經確立。不論是藍或綠當選,台灣實際上已經是主權獨立的政治實體。人民投票選出的藍或綠主政,都不可能同意在現有的主權之上,另加一個「一國」的主權凌駕其上。也就是說,台灣任何民選的主政者,都不可能接受中共專權政治之下的「一國兩制」。連戰說「一國兩制」就是滅掉中華民國,台灣一位學者說,中共說在「一國」原則之下甚麼都可以談的意思是要我們先簽下死亡證明書,然後一切都好談。台灣主體性是實現全民普選之後可以肯定的。然而,另一方面,基於國際形勢,中共的壓力,台灣人民也不會同意任何主政者宣告成立台灣共和國。也就是說,台灣的國家認同只能是中華民國,而不能在未得到全民投票同意之下作任何改變。這是民進黨在九九年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所確定的。國親兩黨自然也不會貿然改動國號。
國家認同,台灣自主的主體性,甚至兩岸政策的基本原則,藍與綠實際上都沒有多大差別。但由於歷史的原因,特別是由於中共近十年來對台灣主體性的文攻武嚇加上在國際社會的打壓,使這些在台灣各政黨間本沒有多大差異的問題,在台灣大選期間卻被不斷挑起,「愛不愛台」也同香港人「愛不愛國」那樣,被貼上政治標籤,「台奸」、「外來政權的殘餘勢力」、「中共同路人」、「要當香港第二」等等紅帽子也在大選中被祭出來,並造成台灣選前選後的分裂。有藍綠的分裂,有北藍南綠的北南分裂,有本省外省的族群分裂,有社會分裂,以至家庭分裂。所有這些分裂,在非大選期間的平常日子裏,社會上都是看不到的,但卻因選舉而被挑動,並衍生至選後,造成如今的分裂的亂局。
政客挑動,人民盲從,而全民缺乏對法律、對制度的高度信任與尊重,是造成這次民粹蠢動的基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