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沒有人會將近期港股的跌勢定性為一次股災,但恐怖之處在於,一個正常的調整,殺傷力已極度驚人。股市升到高位的時候,才有大批新血加入,而目前的跌勢集中在二三線及中資股,對散戶傷害尤深。現在更加明白,何以10個投資者,長線7個輸的道理。
今次二三線的災情,可能引來市場文化的轉變。二三線大跌是時有發生的事情,回看能夠收復失地兼創出新高的例子並不少,早前提過萬威(167)7年升10倍,絕不是直線向上,勝獅(716)也曾經歷過1.80元回跌至1.20元的調整。但今次有點不同,二三線早已變身熱門股,散戶及基金參與性都大增,由於基金熱錢說走便走,造成目前的災情。可能會令散戶對二三線信心大失,過去兩三年辛苦建立的信心基礎,毀於一旦是十分可惜。
惠理基金一度大紅,成績令人羨慕,人家標榜的是選股嚴謹,並且以長線出發。改變制度,5%持股量以上要公布後,有大批抄功課的投機者,選股可以抄,可是投資心態卻抄不來,身體力行,堅持長線作戰,實在十分困難。
二三線變身了基金股,卻依然難以改變不穩的形象,這幾天收到太多求救的電話及電郵,全部情緒恐慌,恐怕手上的股份會有變成廢紙的風險。因此才有感覺,有不少人已對股票產生恐懼感,就算災後留下來,似乎也只會買藍籌或國企,對香港的市場甚至經濟發展,都是一件壞事。
所以監管者應改善現有制度,去掃除投資者對二三線的疑慮,至少不應過度恐懼一下子會輸光。估計二三線稍後會回復以往幾年的沉寂,交投萎縮,估值將處於偏低水平,對真正長線的投資者而言,能夠以折讓價入市,取得同樣的股息回報,可能覺得是好事,但市場失去效率,則不值得恭喜。
太平洋恩利(1174)股價一瀉如注,新加坡上市的附屬公司卻紋風不動,香港市場炒味較濃,成交活躍兼且波幅大,對比新加坡的悶蛋市場,但股價波動比較正路,孰優孰劣見仁見智。
筆者維持看好,子公司股價走勢算是有些參考性,不過現在人心惶惶,短期何時到底實在已不敢說,近日市況太亂,也惟有模稜兩可。
黃國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