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匯率戰治標不治本

國際視野:匯率戰治標不治本

全球經濟不平衡發展衍生出滙率之戰愈形白熱化,正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各國政府嘗試「㩒」低本身貨幣滙率,無非為驅走或阻遏通縮、爭奪市場和吸引投資。然而滙率是否真正能解決問題,不無爭議,目前看來似治標不治本的成份居多,看看美國刻意讓美滙滑落,其目的不外阻止通縮來犯和希望將經常帳赤字收窄,前者或暫見成效,後者則事與願違。
日本不遺餘力力壓日圓,通縮仍揮之不去,但爭奪市場卻見效益,不過貿盈的增加有部份是拜中國大量進口所賜,將之減除,或中國恐防經濟過熱而採取措施抑制進口,日本貨便少了一個大買家,那麼……

未能解決全部問題
亞洲方面,多國政府或明或暗使出不同手段圖阻止本身貨幣滙率升值,這也無可厚非,因為依賴出口推動經濟增長的小國,面對鄰近強大競爭對手貨幣如人民幣(與美元掛鈎)貶值,日圓人為地被壓低,不施展渾身解數,又如何生存,然則內部消費或投資可有大幅增加?
至於歐洲,就是因為好整以暇,以為滙率僅能影響短期經濟,故不予理會,任由貨幣升值,然卻忽略因此而蠶食了唯一推動經濟之出口動力,若不是採取寬鬆的財政政策(歐元區核心國財赤多超越穩定及增長條約上限的3%),結果可能更差,經濟疲弱,高滙率,又怎吸引投資,何況還有個大包袱──結構改革待解開?
講開滙率,當然不能撇開與其關係密切的利率,瞧瞧多國利率已及歷史低位多時,經濟進展依然未如想像中理想,是信心不足、地緣政治因素或元氣未復?美英兩國經濟增長不俗,有多少是因低利率刺激樓價上升誘發消費所致,那麼又是否能持續?日本、歐洲又如何?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