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的滙率機制,是接近於固定滙率的。雖然沒有一個真正固定兌換價,但人民幣兌主要貨幣的滙率都是相對穩定的。
因為使用固定滙率的關係,如果真的升值,便會叫做Revaluation,意思是把滙率定在一個較高水平。問題是,這種做法會有一個信用問題──今次能夠調整一次,難保下一次不會再調整。那麼要穩定人民幣的幣值,便會出現困難。
因為市場投機者可以賭貨幣升值或貶值,如果市場懷疑中央銀行沒有穩定貨幣幣值的決心,便會衝擊滙率,導致穩定幣值難度增加。
市場預計,人民幣真的要升值,其中一個辦法就是擴闊滙率波動的上限及下限。不過假若中國真的這樣做的話,相信人民幣很快就會觸及波幅上限,變相升值。如果波幅定得太窄,升值的壓力不能即時減退;如果把波幅定得太闊,又會否令到市場覺得合理滙率會在波幅上限,導致人民幣面對更大升值壓力呢?
如果不擴大波幅,另外一個辦法就是把滙率機制轉換成為「管理浮動」(ManagedFloat),新加坡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使用此種滙率機制,政府不會說明其心目中的理想滙率。如果滙率在可接受範圍,滙率可按市場需求而變動;一旦滙率超逾可接受範圍,政府便會出手干預。另外一個調整滙率的方式,就是不把貨幣與單一貨幣掛鈎,改為與一籃子貨幣掛鈎,而每隻貨幣所佔的比重,可按主要貿易國之間的外貿規模來訂定,這樣就更能反映人民幣的幣值。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