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大學社會科學課程三年級學生黃德威,父親早喪、妹妹有輕度弱智,一家四口要靠綜援過活,但他不以自己的遭遇自憐,認定施比受更有福,前年到貴州交流後,深受當地貧窮情況感動,回港後與數名大學生成功游說一名「富婆」捐出六萬元,在當地籌建學校供貧童入讀。他昨獲選為嶺大本年度「大學最傑出學生獎」得主。
今年二十三歲的黃德威昨領取獎項後,憶述○二年跟一班熱心的大學生到貴州一處叫「爛壩」的落後地方探訪,深深被當地小孩所感動,「嗰日好凍,兩個鐘頭我都冇機會問到佢哋夠唔夠衫着,但佢哋喺我哋走時,竟為我哋遠遠而嚟嘅人流淚,我覺得我有必要去幫佢哋。」他說,當地不少人都是家徒四壁,有村民更因為家裏實在太窮,拒絕讓他們入屋參觀。返港後,他與一班同道中人創辦志願團體「啟蒙之光」,經數月時間終成功向一名「富婆」籌得六萬元捐款,到爛壩與當地政府建設一間學校,供貧困學童入學。
黃德威的父親在他讀中六時過身,妹妹小時因發燒而有輕度弱智,家中除媽媽外,尚有年邁的祖母,整頭家的擔子,全落在他一人身上。在別人眼中,他似乎很需要幫助,但他卻認為自己更應去幫助他人。黃德威一家現時靠領綜援過活,他為了節省開支,自己除膳食及交通費外,幾乎沒有其他支出,但他沒怨天尤人,更希望畢業後投身社會服務工作。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