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殺校」的啟示 - 何洋

蘋論:「殺校」的啟示 - 何洋

教協前數天舉行千人集會,抗議教統局計劃於今年勒令31所收生不足的小學停收小一學生,令這些學校面臨「殺校」危機。昨天教統局似乎有意平息教育界的不滿,透露那些收生不足的小學,若能通過質素保證視學的檢核要求,可以在2005年重新招收小一學生。此外,教統局亦鼓勵這些學校透過「合併」而繼續營辦。
何謂招生不足?據教統局指出,以傳統一班36或37名學生作基數,取其過半數即2/3的標準,規定小學必須收足23名學生才能開辦小一。以張文光為首的教育界批評這一刀切的規定不夠科學,而且剝奪學校的辦學權或招生權。我們曾經在這裏多次指出,香港的教育制度本身是一個小型的中央計劃經濟體系。故此現在中央(教統局)在面對財政壓力時,對其下的國營企業(學校)作出關停轉併的指令不足為怪。我們要明白在政府包攬教育下,學校的辦學權或招生權早已在政府控制之中,故此不存在學校的權利被剝奪的問題。另一方面,要求以科學的角度來評核一個中央計劃經濟體制內下達的指令,是有點強人所難吧!事實上,造成今天「殺校」困局,政府責無旁貸,試問教統局若沒有漠視本港出生率下降這一事實,並為此早作準備,我們又怎會要走今天「殺校」這一步!
引入學券制是走出現今教育困局的唯一途徑。在學券制下班級的人數端視乎家長選擇而定,「殺校」的問題根本不會產生。更重要的是在學券制下,若投資建校者高估收生人數,其損失將由投資者直接承擔,而不是納稅人!本港高官近日在推銷政策時,很喜歡說人家先進國家有的,我們就要有。按此邏輯,先進之邦如美國已逐漸推行學券制,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