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物環境衞生署本年起實施每季一次「洗街月」,每輛洗街車上的洗街水,均加入二十五公斤的漂白劑,以消毒街道,每天全港須使用一萬公斤漂白劑,環保團體批評,洗街水不經污水處理便經雨水渠直接流出海港,一年四次洗街月便有達一百二十萬公斤漂白水流入海港,破壞生態及浸蝕渠道。 記者:梁洵瑜
據了解,食環署下月實施洗街月,要求各區洗街車隊的每輛洗街車加入二十五公斤漂白水,加強消毒,以防止沙士重現。食環署發言人表示,未了解下月是否實施洗街月,但這項深化清洗街道措施由今年初開始實施,上一次洗街月則為一月份。
發言人表示,洗街車平日會用清水清洗街道,但在洗街月內,洗街車所載的洗街水均加入漂白劑,以一輛盛載六千公升洗街水為例,則會加入二十五公斤漂白劑,以達到漂白劑與清水比例一比九十九的水平,符合衞生署的家居清洗要求。
現時,全港每天約用三百多輛洗街車洗街,發言人稱,每天本港便要用約一萬公斤漂白劑,即在一個洗街月要用上三十萬公斤,以此推算,一年四次洗街月即用一百二十萬公斤漂白劑。
綠色力量總幹事文志森表示,由於洗街水的污水會直接經雨水渠流入海港,毋須經過污水渠到污水廠處理,大量漂白水將流入近岸海港,令近港口的位置的魚類有可能因而死亡。
文志森指出,每天一萬公斤漂白水,相對維港每天有一百萬立方米污水排放,並不太過嚴重,但積少可以成多,加上這次是由政府部門把含有化學物的污水直接排放,只應在「非常時期、迫不得已」的沙士期間,用作防止病毒全城擴散時採用,絕不能列為恒常的清潔措施。
熟悉污水處理及空氣質素的顧問吳煒指出,漂白水是腐蝕性化學物質,具消毒作用,但不應長期使用,避免破壞生態及加速渠道損耗,他表示,部份地區如美國及澳洲等均採用二氧化氯作為消毒用途,可防止破環生態及對渠道的破壞。
日常在馬路旁所見的渠位,全部都是雨水渠,主要功能是將雨水盡快排出大海,以免道路水浸,所以經雨水渠排出海的水,並沒有經過任何的除污處理。
至於家居的污水,則會先經污水渠送往污水處理廠除污後才排放出海。
香港人每日製造的家居污水量,達二百二十萬立方米,足以注滿一千二百個奧運的標準游泳池。
港府過去已投放了二百億元進行各項改善污水處理的工程,以確保排出海的家居污水不會進一步污染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