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次「三休日」 刺激港經濟<br>港府構思公僕五天工作

每年四次「三休日」 刺激港經濟
港府構思公僕五天工作

【本報訊】上任後多次強調首務是振興經濟的財政司司長唐英年,一直希望為政府引入新的思維模式,除早前公布的自組車牌方案外,據知另一個正研究的新構思,是效法歐美及日本,盡量將公眾假期安排在星期一,同時考慮將公務員的長短周改為五天工作,若計劃成事,一年最多可享有達三至四次的「三休日」。 記者:何文雯 譚暉

有關構思獲部份政界、旅遊業及航空界大力支持,立法會旅遊界代表兼自由黨成員楊孝華接受查詢時承認,他與國泰航空常務董事陳南祿近日曾於非正式場合向政府高層建議,應參考歐美國家及日本的做法,盡量將假期安排在周一或周五,令長假期數目增加,以刺激消費,他指該名官員聽取建議時反應積極。

可供調動假期不多
楊孝華指,現時將假期安排在周二、周三或周四的日子,最不受打工仔歡迎,他認為重陽、端午、清明或中秋節翌日等假日,均可考慮作出彈性調動,使受薪一族有更大空間安排假期節目。但他認為增加公眾假期數目並不可行,因以前曾作統計,香港現有十七日公眾假期,已較其他地方為多,況且商界也會反對。
港府消息人士承認,財政司司長辦公室曾非正式討論過調動假期的方案,初步認為可刺激本土消費,即使市民趁假期外出,也可帶動旅遊業,但需先克服一些技術困難,首先是要得到商界配合,而在十七天的公眾假期中,可供彈性調動的空間不多,例如國慶、聖誕和佛誕等假期,均難作調動。
由於本港打工仔多數需於周六上班,即使將部份公眾假期調到周一,連同周日也只有兩天假期。故政府內部的另一個研究方向,是將以長短周形式上班的公務員改為每周工作五天,而每天工時增加半小時至一小時,以「製造」由周六至周一的「三休日」。但有商界人士坦言,雖然有關構思不錯,但擔心政府部門周六不辦公,會影響和商業部門的配合。

國內公僕早已實行
財政司司長辦公室發言人昨接受查詢時說,有關建議並非不合理,不排除將來推行,也會參照外國經驗。公務員總工會主席張國標表示,未聽過有關建議,但對此表示歡迎,他指國內公務員早已實行一周工作五天,香港應效法。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外務總監吳克儉認為,人為製造「三休」假期極具創意,但一些公眾假期是「調無可調」,例如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月光最圓之日,無理由為了遷就長假期的安排而改在其他日子放假,另不少服務行業的員工在公眾假期也要上班,有關建議未必能令他們受惠。

若新公眾假期安排實行,打工仔每年最多可享達三至四次的「三休日」,有充裕時間逛街或出埠。 資料圖片

公務員反應
多了私人時間
張小姐(文書職系):「多一日假,有多啲時間做自己嘢,我好贊成。不過平時我哋都有加班,朝九晚十二都試過。」

公務員反應
周六生產力低
陳小姐(秘書職系):「我贊成星期六都放假,好多商界都開始咁做啦,其實星期六做得半晝,生產力都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