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三十一間受教育統籌局殺校政策影響的學校正各謀出路。部份小學提出兩校合併計劃,教統局對合併的學校設定規限,只許「以大吞小」,而兩間同樣收生不足的學校則不適宜合併。教育統籌委員會成員彭耀佳認為,在政府財赤下,以高昂的價錢來培養學生不化算,故呼籲受殺校縮班影響的師生,應以積極態度接受現實。
教統局局長李國章今日會與受影響學校的代表開會,商討派員往學校進行視學。教統局副秘書長鄭恩賜昨日出席《城市論壇》後表示,教統局接受兩校合併的計劃,並願意為學校提供協助,以中間人角色幫接受合併的學校牽針引線。但他強調,兩間同樣面對收生不足的學校不宜自行合併。
鄭恩賜又說,繼荃灣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小學校與保良局屬下屯門區兩所半日制學校提出合併後,再有七間半日制的學校上、下午校合併轉為全日制。
鄭恩賜希望餘下的二十三間學校亦可提出各項能令學校繼續運作的建議。
對於現時出生率下降,學校面對收生不足是否合時推行小班教學,鄭恩賜說,在財政資源緊絀的情況下,每年要多花近三十六億元的經常性開支推行小班教學,並不合理。
教統會成員彭耀佳昨日在一個電台節目上表示,理解被殺學校師生上街抗議的問題,但他強調,小學收生不足是結構性改變所帶來的痛苦轉型,在政府面對財赤的情況下,以高昂價錢來培養學生並不化算,亦不應浪費納稅人的金錢,應將資源調配往更有需要的組別。
彭耀佳呼籲受縮班影響的教師、家長和學生面對現實,他認為,受縮班影響的學生轉校,亦是一項適應方面的學習,對其能力的提升有幫助。受影響的超額教師,若有一定的資歷應不擔心找不到教席,接受新的挑戰對其個人亦是一種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