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生意逆市增長<br>劉鑾鴻3招振崇光

零售生意逆市增長
劉鑾鴻3招振崇光

自從97年金融風暴後,經濟滑落大大打擊本港零售業,去年沙士期間更被指為數十年來前所未有的困境,零售商裁員及倒閉之聲不絕,能夠屹立不倒、甚至逆市成長可說是鳳毛麟角。01年仍債台高築、02年便扭虧為盈、03年逆市增長、今年更招股上市,崇光百貨可說是一個異數。
2001年5月,華人置業(127)大股東劉氏兄弟夥拍新世界發展(017)主席鄭裕彤,以35億元從日本崇光手上收購仍在虧損的香港崇光,當時市場普遍對交易並不看好。不過,崇光短時間內轉虧為盈,身兼崇光母公司利福集團董事總經理的「細劉」劉鑾鴻接受訪問時稱:「當時嘅崇光絕對唔係一個『爛蘋果』,我亦冇乜法寶,可以變出一個『金蘋果』」。

毫無經驗 卻創奇迹
他說:「崇光擁有自己物業,一開始就已立於不敗之地,因為唔使為續租擔心,亦可以有一個更長遠發展計劃,……(崇光)要賺錢並唔係一件難事,可以令崇光賺多少錢,才是真功夫」。
沒有零售業經驗的他,單人匹馬進入崇光,所做的只有三招。他說:「這些唔係我獨創,其他生意人都識,……我只係一步一步微調崇光,上行下效,生意自自然然便有起色」。
第一招是節省成本。接手後,他裁減了部份前線員工,但幅度並不大,最重要的是重組成本結構。以前的崇光,每年固定13個半月糧;但去年開始改為12個月,並與營業額掛鈎,員工收入較以前還要多。另外,保安及清潔甚至膠袋的支出,新管理層亦有控制。他說:「其實婆乸數好大,但舊管理層唔注重。」

第二招是調整業務產品組合。崇光原以出售自己產品的直接銷售(directsale)為主,出租與零售商的特約專櫃銷售(concessionairesale)比例很小。劉鑾鴻說,以前的崇光直接銷售與特約專櫃的比例為65%比35%;上年度已調整至25%比75%。
他解釋,因為在經濟下滑時,特約專櫃銷售可以提供穩定收入。去年第4季開始,本港零售市道復甦,崇光已計劃在本年度將有關比例調整至30%比70%,因為直接銷售的毛利較特約專櫃銷售為高,市道好轉,自然可以冒更大風險,獲更高回報。劉鑾鴻強調,這個比例會不時檢討。

裝修超市 一錘定音
最後一招,亦是最難做的,就是改變公司文化。劉鑾鴻表示,舊管理層做事有點僵化,因香港是日本總公司的一個海外分支,決策過程十分緩慢,工作多年的崇光副總經理盧少慧補充說,有些決定一來一回需時6個月。
劉鑾鴻又稱,將崇光超級市場重新裝修,本是一個存在已久的建議,但一直未能執行,但他入主後馬上做,雖然要停止一個半月做生意,但長遠是值得的。劉鑾鴻強調,他要做的是把崇光的日本文化,融入香港式的管理文化;要令香港崇光員工明白「前途控制喺自己手裏面」。
本報記者

崇光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