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信貸及收帳管理協會主席黃志廣,是穿西裝的「收數佬」,入行二十年。他曾經上門追債不成,倒過來「貼錢」幫補債仔。近年經濟不景,追收爛帳生意大增,但他卻情願經濟好轉,社會減少因債務而掀起的怨氣。 撰文:黎國剛 攝影:陳亮華
我們這行業,其實叫「信貸管理」,但好多人只會簡單想到「收數」,又以為「收數」總是傷天害理。我當年在加拿大讀完商業管理,二十四歲入行。初時親友不免問我:「咁你咪成日要打電話,又要上門淋紅油、塞人哋匙窿?」
………………………………
我做的是合法收數,不靠紋身,也不會「爛笪笪」。
我記得,八八年我成立公司,有一次與同事為客戶去追收幾千元卡數。上到門是一個二百呎公屋單位,當時債仔不在家,但屋內卻有四個細路,又有阿婆,開飯也成問題。
我們收債不成,離去前還每人放下了二百元。
………………………………
其實,信貸管理是經濟社會不可缺少的活動。朋友借錢不還都要追,何況做生意?而追債也可以好平和,債主和債仔毋須深仇大恨。
我試過有客戶要追收三萬多元,但對方無錢,只有一架車。於是我替債仔到車行賣車抵債,最後債主和債仔成為朋友,偶然還會出來飲酒、食飯。
………………………………
近年經濟不景,追壞帳個案大增,但這對我生意幫助不大。因為很多時欠債人不是負資產就是失業,甚至已申請破產;我收債不成,自然收不到客戶的佣金。
我認為經濟好,對各行業都好,起碼少了人追債,社會怨氣都少一點。
人生有起跌,一時間手頭拮据,轉過頭都已經翻身。遇到欠債問題,最緊要是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