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項針對本港及廣州初中生的調查發現,兩地各有近八成學生滿意自己與父母的關係,但三成人每天與父親傾談少於五分鐘,與母親傾談的時間普遍也只有五至十四分鐘。八成本港受訪者說清楚認識父親喜歡影視器材及博彩、母親喜歡喝茶及逛街等嗜好,較廣州同輩了解父母的興趣。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及廣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於去年三月至五月期間,分別訪問了四百六十一名本港及五百三十四名廣州就讀中一至中三的學生,了解他們在家庭的角色與責任。
調查結果顯示,兩地分別有八成初中生滿意與父母相處融洽,然而,本港及廣州均有近三成學生承認每天與父親傾談少於五分鐘,與母親傾談的時間普遍為五至十四分鐘,每天的溝通時間仍傾向短暫。
調查亦發現,有八成本港初中生說清楚父母的嗜好,能輕易點出爸爸愛影視器材、博彩及閱讀,媽媽則愛逛街及看電視;大部份廣州學童只單調點出爸爸愛閱報及媽媽愛喝茶。
廣州學童在做家務方面則較本港學童略為積極,當地只有百分之六的學童從不沾手家務,半數人每周做家務達一小時;本港則有百分之七人不沾手家務,只有四成多學童每周做家務一小時。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執行幹事李慶偉表示,本港父母情願兒女專注學業,不計較他們是否協力家務,但生活壓力卻使父母與小孩溝通時間減少。廣州學童在內地一孩政策下,對家庭及父母的責任感較重,會主動分擔家庭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