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待港元轉強大市可反彈

英之見:待港元轉強大市可反彈

朋友打探回來的消息,《血薦軒轅》共有36集,尚有4個星期便播完,今時今日的環境,這種股市敏感資料不敢埋藏,也順道替同道淪落人打打氣,一個月可以見到曙光,已經是相當不錯的假設。
依然認為中長線仍是向好,但港股近日明顯跑輸外圍,資金流向似乎相當不利,表面原因是業績公布觸發拋售,早前股價累計升幅太大,股價跑在基本因素之先。但部份公司業績與預期相若,表達出來的前景展望,亦是頗為樂觀,同樣出現崩堤,是令人費解。
美股平穩,港股不濟,在同期內,日股可謂一枝獨秀,在外滙市場,也是只得日圓明顯有勢。經濟數據有刺激,不過現接近財政年結,傳統粉飾櫥窗的效應,可能才是最重要的理由。不知港股資金流出,與日股資金流入有否關係,踏入4月後會有比較明確的啟示。而用資金流向去捕捉港股大勢,應該留意美電的變化,近日逼近7.8,估計港股重新轉強之前,美電會明顯先行向下偏離7.8。照計港股4月初應可有反彈,不需等足4個星期。
撤資現象嚴重,其實並不局限於二三線股,藍籌股同樣壓力沉重,中資電訊股跌勢便不遜中小企,但二三線股形象欠佳,承接力較弱,有大戶撤退,氣氛會頗為恐慌。經過過去兩年的尋寶熱,基本上大部份的二三線股都是基金股,基金經理情緒不比散戶強,這種轉變,只會令股價波幅更加大。

買定離手暫不加注
最近市場口味太難捉摸,偶爾一兩隻股份跑出,是有概念,卻欠往績支持,居然在恐慌氣氛中突圍,同一期間卻愈來愈多股份大平賣,所以愈來愈缺乏信心推介。現在是買定離手、不宜加注,等待市況更差或者明顯好轉才重新振作也不遲。
不過今次低潮之後,是應該考慮在長短線之間作一個取捨,一向是長短棍兼施,運作上不是問題,但評論上要有明確方向。正職上應加強發掘有潛質公司,但作為評論員,則似乎是迎合潮流,加入短線行列比較適宜。市場起跌周期應該見怪不怪,一向策略在反覆過後也有增長,但次次低潮期間,都間接連累大批人,反而模稜兩可,說些安慰的評論,才是更加稱職的股評人。
黃國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