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休息:<br>成立聯合政府是台灣轉危為安的出路 - 陶傑

星期天休息:
成立聯合政府是台灣轉危為安的出路 - 陶傑

台灣的亂局升級,中國國台辦警告:如果內亂加劇,「危害台海穩定和台灣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中國「不會坐視不管」。雖然,中國即使真有意火中取栗,乘亂出兵,主宰台灣海峽的真正宗主,美國會不會坐視不管,是另一個問題,但台灣的局勢,已經愈來愈像明末的李自成攻破北京,僭建「大順朝」,皇帝崇禎敗走煤山,悲情上吊,不論台灣的軍方有沒有強烈反台獨的將領如郝柏村和唐飛之類願意做洪承疇或吳三桂,滿洲的多爾袞當年大兵壓境,理由也不過是扶助大明帝國平剿李闖的叛亂。台灣的局勢,已經不再是民主政治成功與否,再動盪下去,涉及台灣的生存問題,能不能朝野團結,抵禦海峽另一方的強敵,全世界愛好自由和平的人,都會密切關注。

民進黨不肯吐出吃進口裏的肉,因為兩響神秘的槍聲,連宋以些微票數落敗,廢票三十三萬,選民情緒因行刺案而起宕,這口氣也無論如何嚥不下。怎麼辦?台灣如果能顯示已經進化為兩千年來華人社會成熟的民主體制,台灣人如果想力保這片自由的土地不陷不墜,只有一條出路:由陳水扁主催,與連宋攜手,成立聯合政府。

中國既已發出攻台「平亂」的威嚇,台灣外蒙中國挑起戰爭的陰影,內有連宋不惜掀起街頭革命的激情,只有成立聯合政府共度難關。民主引起大分化,本來就很正常,在非常時期,要避免分化裂為傷口,成立聯合政府,是縫合社會分裂的外科手術。
英國自工業革命後,南富北貧,政黨兩分天下,代表工會的工黨新興崛起,漸漸取代自由黨,盤踞了以工業城市曼徹斯特為中心的北英格蘭;代表貴族地主利益的保守黨,以倫敦為基地,割據了田園處處的南英格蘭。民主必然造成分化,類似今天台灣的「北藍南綠」之勢。但分化並不可怕,英國一百年來屢經外敵侵略,國內工會奪權,在國家存亡的關鍵時刻,卻能組織聯合政府避免分裂,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自由黨首相萊喬治組織聯合政府的戰爭內閣,讓工黨領袖軒德遜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保守黨首相張伯倫對希特拉綏靖退讓而倒台,邱吉爾繼任,馬上組成聯合政府,委任工會領袖貝文進入戰爭內閣,讓貝文說服工會組織:國難當前,先不要爭奪甚麼福利權益,團結一致對付外敵。工黨領袖艾德禮反對張伯倫的投降政策,邱吉爾委任他為副首相。戰爭勝利了,一九四五年舉行大選,艾德禮卻代表工黨挑戰邱吉爾,領導英國打贏戰爭的邱吉爾落敗了,卻欣然讓艾德禮入主唐寧街首相府。艾德禮的辯才和魅力遠遜邱吉爾,邱吉爾沒有悔恨自己為甚麼肯「養虎為患」地栽培一個弱勢的敵對政黨領袖,最終縱容他「食碗面反碗底」打敗了自己,反而報以幽默的名句:「對領袖殘酷,是一個偉大的民族的特徵。」

英國是議會民主之母。全世界的國家,如果有志於脫離野蠻的獨裁,加入民主自由的文明社會陣營,不管喜歡不喜歡,都多少要學習英國的制度,受英式的理性思維影響,但制度易效,胸襟難學,議會民主不止有一套投票監票、直選間選的規矩,最重要的是在分化中尋求和諧,在衝突中盱衡輕重、團結大局的識見。台灣擺脫了中國帝皇家天下政治文化的宿命,全世界都為台灣感到欣喜,但擁有民主選舉的基建,只是第一步,擁有像邱吉爾一樣的恢弘智慧,卻是民主大廈的平頂儀式,畫龍而不點睛,這條龍雖然能躍善舞,但就是少了一點靈氣。

陳水扁總統應該承認:公投不足半數,台灣的選民沒有選擇另建台灣共和國的獨立之路。台灣人性格驃悍衝動,因為一場真相未明的槍擊案,最後關頭,陳水扁贏得了一大批意外驚喜的感性選票。陳水扁也必定內心清楚:攻擊連宋是出賣台灣的叛徒,不是真的,只是長期挑動省籍族群分化的情緒口號,今天自己雖然有幸連任,孽因惡果,陳水扁如有良心,應知贏之有愧。為了避免良性的民主分化惡化為惡性的族群分裂,陳水扁有足夠的理由展示胸襟,委任連宋以內閣要職,成立聯合政府,及早與國親聯盟化解冤仇,令台灣的民主制度可以化險為夷。「不統不獨,維持現狀」,符合全世界的利益,否則民進黨最終即使逼死了中華民國的崇禎連戰,殲滅南明諸王的馬英九宋楚瑜,到頭來都會發現李自成的短命江山不保,在中國歷史的詛咒之中,自己才莫名其妙地成了吳三桂。
(圖)陳水扁(右)與連戰之爭令台灣陷入亂局,引起世界關注。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