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是愈老愈發錢寒,任何事都想到怎麼去賺多一點。我認為當今最好的生意,是賺老人家的,青少年人購買力弱,沒有用。
當今全世界的人,年輕的不想生,老人愈來愈多。他們都經過一番掙扎,有點儲蓄,但就是沒有機會引誘讓他們去花錢。
我很佩服一個叫甚麼文化村的,有先見專門賣老人東西,店舖開了一家又一家,所有老人用品齊全,枴杖輪椅等等,當然還賣甚麼長壽藥丸,總受顧客歡迎的。
日本人做生意觸覺靈敏,專攻老人市場已久。賣汽車的廣告中從來不用偶像歌星,因為買汽車的都是雙親或祖父祖母。
市面上,還有多本雜誌,介紹的都是老年人的優閒生活。東京的巢鴨區,更有老人市集,從廉價的衣物到高貴的古董俱全。
人一老,的確是一個問題。子女兒孫要錢時才上門伸手,平時寂寞得很。日本人的醫療保險做得好,時有老太婆這一家醫院去過幾天,那一家病房又住住,才打發得了日子。
日本人又怕別的國家的人去了長住,賴着不走,所以禁止僱用菲律賓家政助理。本土工人請不到,人工太貴,年輕人又不屑做這種低微的工作。到了七老八十,雖然有錢,一切還得自己動手,真可憐。
所以他們也想到把老人輸出到泰國的計劃,那裏吃得好住得好,甚麼東西都便宜,又沒有寒冷的冬季,但這個計劃沒有成功。
反而是我們做到了,香港的老人,都去大陸買一間甚麼樂的房子,享享清福。
文化村之類的,只是賣東西給一般的長者,並不提高他們的生活素質,如果能夠往這方面去想,就能賺錢。你看偶像歌星的演唱會,成功的並不多,反觀唱老歌給中年老餅聽的,賣個滿堂紅,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