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銀行開辦了人民幣業務已經有一段時間,據初步反應來看,中資銀行所吸納的存款比較理想,其他銀行則只屬一般。在四種服務之中,滙款、現鈔兌換及人民幣存款已經實施,獨欠人民幣卡一項,暫時不知何時才能夠推出。
早前銀行推出人民幣業務之時,預計有部份投資者會把港元轉換成人民幣,貪其利率比港元高。但是把人民幣看成外幣來投資,便要考慮兩種回報的來源:利息與升值潛力。
現時人民幣存款利率的差距可以很大,既可低至0.3%,亦可高至0.8%。問題是,買賣人民幣是要付出差價的,而其差價可以是30至50點子,甚或以上也有。以人民幣滙率0.95計算,最便宜的差價也要佔投資成本的0.3%左右,如果所收取是最低利息年息0.3%,等於第一年是沒有利息的。
所以投資人民幣之時,多會考慮人民幣升值的因素。究竟人民幣升值的機會有多大?若升值的話,又會是那種方式?不過,近日已不見傳媒談及人民幣升值的話題,而這題目好像被降溫。
近日筆者也與不少從事外滙業及銀行界的朋友傾談,談到有關人民幣升值的問題。得到的印象人民幣升值之說,是因為中國與美國貿易出現嚴重順差問題,而近月美元不斷轉弱的情況下,其他貨幣對美元已經升值,惟獨是人民幣沒有升值,於是便推論人民幣應該升值。但實情是,把中國所有貿易帳目綜合來看,中國的外貿帳目是大致平衡,並沒有出現大量的外貿盈餘,因此中國官方認為人民幣並沒有升值空間。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