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了劍橋 - 吳靄儀

窮了劍橋 - 吳靄儀

劍橋大學RobinsonCollege院長夫婦訪港,與居港校友聚餐,席間談及種種籌款活動。英政府近年的教育政策,令像劍橋這個形式的大學財政困難越來越深。劍橋是學院制:大學與學系自成一個系統,學院各自獨立;大學提供課程、講師講課,安排考試,頒發學位,學院是學生住宿生活的中心,提供導師:包括學業、個人生活和神修的導師,指導學生進修等等。這個制度之下的大學教育源流古遠,獨特而精英,自然也格外昂貴。政府撥款是給大學的,學院的開支須自己張羅。
聽說,如今劍橋眾多學院之中,財政充裕的只有四五間,而且這幾間都不但歷史悠久,最重要的是自古積聚下雄厚的來自捐贈的學院資產。聖三一、聖約翰、基督聖體那些大地主,來自物業的收入足以應付支出。聖約翰十多年前把部份土地出售,改持股票證券,九十年代股市昌旺,他們的入息相信極是可觀。至於聖體院,劍橋鎮上最中心的大街,整條街都是他們的物業,十多年前大肆發展,不但大有收益,而且還再投資在新建的樓房校舍,開闢新的收入來源,保證了長期財政安穩。
可是近代建校的學院如羅便臣學院就是另一個故事了。羅便臣先天不足,更談不上有甚麼身家資產,要收支平衡,談何容易?於是赤字連年,次第增升,院史既新,校友自是全部由年輕以至盛年,經濟即使不俗,也遠遠未至於可以一次過捐出龐大資財物業,重視集腋成裘式的籌款,也就成了無可避免。
窮了劍橋,正好反映英國如今連末路王孫的傲氣也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