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爭取小班教學」大聯盟公布一項中學校長對小班教學意見調查的結果,在收回的問卷中,有99%反對即將展開的小班教學試驗只容許小學參加,認為這計劃應同時在中學舉行。
小班教學的倡議者指出,透過小班教學可使教師更能個別照顧每名學生,從而令教學效能有所提升。有關小班教學的研究相當多,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E.Hanushek在一篇文章中曾對小班教學的成效作總括性評論:
「Themostnoticeablefeatureofpoliciestoreduceoverallclasssizeswillbeadramaticincreaseinthecostsofschooling,anincreaseunaccompaniedbyachievementgains」。簡言之,小班教學成本高,功效小。
事實上,單在香港的小學全面引入小班教學便需大量資源。教統局曾估計,假設由2003-04學年開始,把現時小一每班學生人數減至25人,並按年推展至其他小學班級,到2008-09學年,當小一至小六全面實施每班25人的小班教學時,每年經常性開支便需增加36億,為目前小學每年教育經費的1/3。另一方面,支持小班教學能提高教育成效的證據亦不充份。不斷有學者試圖以精密的計量經濟學工具量化小班教學對提高教育成效的貢獻,Hanushek曾詳細考察277份這類研究報告,結果令人吃驚,他發現超過80%的論文結果顯示小班教學並未能提高學生的成就。
在沒有掌握更多證據顯示小班教學確有成效前,政府在這方面小步走的做法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