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校園暴力事件備受關注,教育界人士及家長們都紛紛商討對策,向學生們進行心理輔導。其實除了心理問題外,飲食失衡、營養不足都與情緒不穩及暴力傾向有關。有研究顯示,身體缺乏了維他命B1會引起急躁和失控行為,而攝取維他命B12不足也容易令人抑鬱、妄想、脾氣暴躁及有暴力傾向。
二○○二年十二月,美國哈佛大學醫學會向二百三十位年輕罪犯進行了一項為期九個月的研究。在毫不知情下,半數人每天服食多種維他命丸及重要脂肪酸,另一半人只服食沒有任何效用的膠囊。結果顯示,前者的犯罪率和暴力事件率比後者分別少26%和40%。此外,以往亦有類似研究指均衡營養飲食,有助學童減低反社會行為(anti-socialbehaviors),如打架、刻意破壞公物及違抗老師等。
所以,家長們除了關心子女心理狀況外,還應幫助他們改善不良的飲食習慣:例如不吃早餐、偏食、多吃含空泛熱量的快餐和零食等。相反,應該鼓勵他們適量進食穀物早餐、肉類、牛奶、芝士和香蕉等含豐富維他命B雜的食物,以幫助增加大腦分泌「多巴胺」(Dopomain),令人心情愉快。此外,多吃含複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全麥包、麵食等,有助大腦製造血清素(Trytophan)和穩定血糖,從而減少暴躁的情緒出現。
撰文:米施洛營養護康中心營養師張佩斯
原文可於以下網頁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