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籲放寬補充勞工計劃限制<br>每月逾百外勞輸港

商界籲放寬補充勞工計劃限制
每月逾百外勞輸港

【本報訊】為配合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港府正研究放寬現行商界藉以輸入外勞的「補充勞工計劃」的限制。據港府數字顯示,該計劃自九六年二月實施以來,勞工處共批准了一萬多名外地勞工來港工作;即過去七年多以來,平均每月都有逾一百名外勞透過計劃來港。商界要求港府盡快修訂計劃,但勞工界認為,計劃可以放寬的空間不大。 記者:譚暉

勞工處剛完成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港府透過補充勞工計劃共批准了二千八百二十八宗輸入外勞的申請,其間共有一萬零三百八十名外勞來港工作。獲港府批准輸入勞工人數最多的行業是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以及漁農和製造業。若以工種劃分,這批外勞最多是從事禽畜、魚場技工,和護老院的護理員。

計劃嚴謹僱主卻步
至於在補充勞工計劃推行以來,被港府否決的個案則有二千六百七十一宗,涉及的職位空缺為二萬零五百多個。製造業、建造業,以及批發零售、進出口貿易、飲食和酒店業界,是最多被港府拒絕外勞申請的行業。至去年年底,本港仍有九百多名外勞透過該計劃留港工作(見表)。
代表中華總商會的勞工顧問委員會資方委員何世柱認為,平均每月有一百多名外勞獲批准來港,人數並不算多;而補充勞工計劃的嚴謹程度,足以令到有意輸入外勞的僱主卻步,結果導致廠商將生產線搬離本港,反而損害本港僱員的就業機會。
何世柱說,港府日前曾就改善補充勞工計劃的安排,徵詢商界的意見。他認為,計劃需要放寬,包括一些因應CEPA的實施而出現需輸入的外勞職位。至於外勞的工資也未必需要依從本港的工資中位數,但港府可訂下工資準則,讓僱主參考。
不過,職工盟立法會議員李卓人說,可考慮縮短計劃的審批時間,但其他安排包括工資中位數及在報章刊登招聘廣告等,則不容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