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份香港人都到過公共圖書館借閱圖書,從前在圖書館工作的均是公務員,但近年已凍結人手,轉以合約制聘請員工,且不能享有公務員福利。最近公共圖書館開設新的資訊科技主任職位,在此充滿書香的環境工作,究竟有甚麼不同?
在公共圖書館服務逾7年的署理圖書館館長陳嘉樂感到,在此工作需要有希望推動本港經濟發展的使命感。他奉勸那些以賺錢為目標的人士,最好不要入行,因為公共圖書館為市民提供書籍資訊服務,而現今社會掌握資訊正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此外,圖書館豐富的藏書量可提高市民的讀書品味,為社區發展扮演重要角色。
陳嘉樂原本修讀經濟、法律和電子商業,先後在貿易公司工作及經營家族生意,後來有意服務社會,眼見美國圖書館發展蓬勃,因此在美國修畢圖書館長博士學位後,便回港加入公共圖書館。
他入職時為圖書館助理館長,去年升任署理圖書館館長,並負責圖書館資訊科技工作。他猶記得首天到圖書館上班,上司向他訓示作為館長要緊記3B,即是「Brian(腦袋)、Book(書本)及Building(圖書館)」,要以腦袋來管理書籍及圖書館。
他又認為作為圖書館長,不單要處理書籍,還要接觸各階層人士,例如讀者、同事以至政府不同部門人員、資訊服務供應商甚至傳媒,因此這份工要喜歡「人」多於喜歡「書」。
其實,作為一館之長,的確並非只是處理圖書那樣簡單。他表示,在發展成熟的美國,圖書館發展得相當專業,當地法律圖書館是由律師擔任館長;一些企業進行收購合併,甚至會聘請圖書館長為他們做資料搜集及盡職審查,職業前景無可限量。
他又指出,在美國除了政府外,大企業家如首富蓋茨也十分支持圖書館的發展,更提供巨額資金資助,這方面香港可以學習。
近年,陳嘉樂與圖書館高級館長任健鵬,負責館內電腦化工作。回想當中的苦與樂,任健鵬說當別人在「恭喜發財」時,他們正為電腦化做得頭昏腦脹。01年他們為兩間市政局的電腦系統資料庫,整合到康文署系統而忙個不停,因為要確保日常服務運作不受影響,電腦更新及整合的工作,均在半夜三更或長假期關館期間進行,結果農曆新年要與書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