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民進黨刻意「去中國化」,台灣經歷了兩次總統民選,「去中國化」其實已經完成了。
連戰戴上鴨舌帽子,與宋楚瑜一起率領民眾在總統府前靜坐,陳水扁和呂秀蓮連任,坐進了總統府,外面的民眾千呼萬喚,就是不肯出來。
在外面靜坐示威的連戰和宋楚瑜,變成了吾爾開希和王丹,在總統府裏睡覺休息的陳水扁和呂秀蓮,卻不是鄧小平和李鵬。
一九八九年,一個來自湖南的農民來到天安門廣場,向天安門城樓的毛澤東像扔了兩隻雞蛋。中國政府把這個人列為「現行反革命」,判囚十五年。今天,圍坐在總統府門外的親國民黨示威者,把藍色的螢光投射在總統府的塔樓,打出四個字:「阿扁下台」。
在台北看過這些場面都會承認,台灣早就不是甚麼「中國」的一部份了。台灣人的民主生活和自由意識,就脫離了明清之後的那個中國的魔影。連戰率眾抗議,在中國,從前叫「聚眾逆變」,今天叫「鬧事顛覆」,在總統府大樓打上藍色的螢光口號,在中國,從前叫「狂悖謗上」,今天叫「破壞穩定」。連宋本來出身帝皇之家,今天卻變成街頭英雄,扁呂是昨天的民主草寇,今天卻變成民選總統。三個月以來,除了陳水扁的肚皮可疑地出現了一道笑嘻嘻的傷口,其間沒有人頭滾滾的屠戮砍殺,沒有誅連九族的血腥恐怖,沒有人充軍流徙到寧古塔,也沒有人被送到北大荒「勞動改造」。
中國的領袖,還一再向全世界宣布:中國的人質素低,因此,民主普選不適合中國。在中國式的邏輯思維中,他們其實承認了一個基本事實:中國並不屬英國、美國、日本、瑞典、法國等現代文明國家之列,中國人的智力不足以民選領袖,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台灣人從國民黨戒嚴時期的白色恐怖,確實一步步踏着抗爭的血印,走出了三千年中國的陰影。台灣的成就,向全世界證明:只要有勇氣和毅力,抗拒一個沉重的宿命,是做得到的。三月二十日這一夜,在總統府中酣睡的,是在街頭抗爭了二十年的陳水扁,他在享受今天的果實;在總統府外靜坐着的,是昨天的精神貴族連戰,他在為昨天國民黨的父老還債。在酣睡和靜坐的邊緣,一個轉了型的中華民國,與一個全新的台灣國,成為一對陣痛中的孿生嬰,掙扎着,搶着從一個子宮裏出生。這一對孿生嬰兒,注定只能活一個。應該是誰呢?陳水扁的鼾聲,連戰的淚水。疑真似幻,是夢是醒,在這片土地上,不論誰當選,值得全世界慶賀的是,一個黑暗的「中國」,已經過去了,但願不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