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多月,筆者差不多每周也會參與一些投資研討會,在講座中,筆者經常會作一些簡短的調查,例如近期港股自14000點高位回落,筆者在過去數周的多個投資講座中,便曾詢問在場的投資者:「是否認為港股在14000點已經到頂?」
在場的朋友反應頗為熱烈,他們差不多一致地回答港股尚未到頂,並相信恒指稍後仍有機會再創新高。在去年9、10月間,筆者亦曾作過類似的調查,但當時投資者的反應卻沒有如此強烈,同時對後市的看法亦沒有如近期般樂觀。筆者推測投資者對後市的看法出現轉變,主要原因當然是隨近期經濟好轉,令他們對港股前景轉為樂觀,同時,更重要的是,在過去6個月,不少投資者已逐步入市,現階段可能已持有不少「貨」。
筆者原本準備以上述的例子,談一談相反投資理論,但細心一想,以免收到太多讀者的email,故此還是留待聰明的朋友細想上述例子背後的啟示。
在近期的投資座談會中,部份朋友問到:「早前某中資科技股上市,錄得200多倍超額認購,凍結資金達1900多億元,當中除了不少散戶認購外,亦有不少機構投資者大手認購。但為何該股一上市便跌破招股價,這些大戶豈非亦有虧損?」
查實不少大戶「相信」在早前的新股浪潮中,已賺了不少,現在僅是回吐一點而已。「據聞」抽新股很多時如「分餅仔」般,「交情」好的便可分多一點。既然早前賺了不少,現在即使明知該新股表現欠佳,但亦要「捱義氣」認購一些,否則日後又怎會再「益」你?故此,新股的超額認購倍數及凍結金額等,在某些情況下,其可信性及指標性並不太高。
在近期的投資座談會中,有一個極之有趣的現象。上周當筆者如往常般,講述一些股份的前景,例如滙豐(005)、新鴻基地產(016)及中石油(857)等,台下的朋友皆頗為雀躍及專心聆聽,不少朋友甚至拿筆作記錄,豈料當筆者準備討論電盈(008)的投資前景時,在座的朋友們竟然表示不欲聽電盈,並懇請筆者不要浪費時間,要求筆者談一談其他股份,例如中國人壽(2628)、中芯(981)、中海油(2998)及其他三四線股,總之就是不要談8號仔。從上述例子可見,不少投資者可能真是對電盈的管理層「心死」了。輸了一次又一次,即使很不聰明的人,也會有醒覺的一天,看來真是哀莫大於心死!
昨日港股早段一度跌破12500,並低見12424點,但隨即止跌回升,出現單日轉向形態。暫時估計12000-12400是一強力支持區,可能是考慮吸納的初步水平。根據過往經驗,恒指出現「單日轉向」形態,大都不是真正的止跌回升訊號。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