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股壇:中銀佔有率高具優勢

點股壇:中銀佔有率高具優勢

中銀香港(2388)業績稍勝於預期,由於業績涉及3項一次過影響,使股價的反彈程度並不明顯,但沽壓則較為紓緩。
去年中銀盈利79.63億元,增11.76億元或17.3%,每股盈利75.3仙,末期息32仙,全年股息51.5仙,表面上增29.4%,上年部份股息視作特別股息,不宜作為比較,股息佔盈利比率68.4%,為股息政策的上限。
所謂3項一次過影響,包括撥回一般準備9.57億元,撥回稅項準備(往年超額撥備)7.32億元,以及重估物業產生11.21億元虧損,對業績的影響,是增加5.68億元,使業績增長8.4%,或相當於整體增長的一半。
中銀存款持平,貸款減3.9%,息差收窄14個基點至1.73%,淨利息收入減7.6%,非利息收入增4.9%,總收入仍跌4.7%,營業支出減少6.1%,主要是人事費用下跌7.3%,成本對收入比率由33.26%降至32.8%,經營盈利仍跌4%。
呆壞帳準備經回撥後,較上年減少11.84億元或41.4%,而貸款質素改善,不履約貸款比率已由7.99%降至5.78%,住宅按揭拖欠比率由1.75%降至1.1%,優於市場平均水平1.38%,信用卡貸款撇帳率由12.87%降至8.86%,市場平均數則為10%。
中銀的盈利儘管涉及撥回,但除此因素外,其盈利質素不俗,雖則持有至到期債券1000億元,但無出售盈利,所作調整亦不過3000萬元,美中不足的,是計入非利息收入的其他證券損失1.08億元,換言之,去年中銀只在致力於業務及結構的改善,事實上,亦已關閉分行33間至304間,以進一步控制成本。

今年料有雙位數增長
中銀的工商業貸款下降,主要在催理及核銷,個人貸款則有增長,包括住宅按揭增4.8%,同期市場則跌2.41%,信用卡貸款則增5.68%,優於市場平均負增長4%,反映中銀於若干市場份額提高。隨着個人人民幣業務展開,中銀正進一步優化網絡計劃,以提供財富管理業務,改變不良中資形象,與其他銀行看齊,事實上,中銀在這方面仍有改善必要。
今年展望,或許並無大量回撥,相信仍有雙位數字增長,現價14.8元,PE19.6倍,息率3.48厘,P/B2.6倍,中長線仍有看好之道。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