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估死亡率 以為無藥醫<br>沙士康復者被誤解遭歧視

高估死亡率 以為無藥醫
沙士康復者被誤解遭歧視

【本報訊】中文大學公共衞生學院一項有關港人對沙士看法的研究發現,公眾普遍認為沙士死亡率高、無藥可醫,甚至認為病人康復一年半後仍可把病毒散播,因而有高於一成半的受訪者避免與沙士康復者接觸。研究人員認為,政府應澄清沙士的傳染性,以免公眾因誤解而歧視沙士康復者。

認識經飛沫傳染
該學院流行病學及生物統計中心主任劉德輝說,研究於今年一月時訪問四百人,了解他們在沙士疫後對沙士的看法,發現大部份人都認識到沙士是經飛沫傳染,但有六成人認為寵物可以傳播沙士。
受訪者也高估了沙士的死亡率,逾七成人認為曾患上沙士的人身體均很差;八成三人指沙士無藥可治。
調查又發現,約有一成受訪者認為,沙士康復者在復原一年半後,仍可把沙士病毒傳染給其他人,一成半受訪者覺得與沙士康復者進食,仍有可能受到感染。由於有這些誤解,令部份人對沙士康復者仍抱避免接觸的態度。
一成六受訪者會避免與沙士康復者握手或吃飯,逾兩成人則避免近距離接觸及不會讓孩子接觸康復者。

促政府盡快澄清
劉德輝強調,研究發現受訪者普遍認為沙士的死亡率高、無藥可醫、病愈一年後身體仍很差,以及傳染性高,在在反映沙士對公眾造成很大的情緒困擾,甚至因這些誤解而避免與康復者接觸,容易把誤解變為歧視態度或行為,故建議當局盡量澄清沙士的傳染性及患病後果,減少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