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港中環填海的爭議,終於在法院宣判開綠燈給港府之後告一段落。
整個「鬥爭」的過程,從各方面來看,都是好事,它標誌着本地綠色運動成長的開花結果新階段,即使香港社會痛失了又一部份寶貴的生態資源,長遠來說還是「除笨有精」。
塵埃落定之後,七百多萬市民終於會逐漸得到許許多多的開悟和激勵,包括:
‧發財與環保其實並非是對立的,包括政府在內的主張填海勢力打經濟牌誤導世人,所謂不填海無法解決中區交通運輸問題根本是無中生有的廢話,因為塞車的基本成因是整體交通政策大錯特錯,過份依賴汽車,若不改變這個總政策的話,即使日後填完海又再填又再填,繼續建造千百道路天橋,一樣是死症。
‧人民的力量是可以挑戰政府的政策的,是可以制衡商界自私貪婪不顧大局的勢力的,只要大家醒覺,懂得並願意表態,在綠色志士仁人領導下,還是能夠寸土必爭,誓保山河的。
‧即使在這個「講現實」的社會,仍然有些「傻仔傻女」擇善固執,為眾生請命,懷着使命感與高崇情操去真正為人民為眾生奔走呼號,他們是真正的人民眾生英雄。
‧傳媒的確可以發揮相當的作用,報道真相,表達人民的訴求,讓手無寸鐵的鬥士也可以跟有財力有各方資源有人脈有權謀的勢力頑抗到底。
那麼,生態保育歷史的下一章又會怎麼寫呢?
如果港府趾高氣揚,目空一切,一邊以甚麼諮詢之名做公關一邊高調照原定計劃施工填海,那將會是最愚蠢、最不負責任的做法。
這場填海的鬥爭,反映出本地各綠色團體嚴重內部矛盾及缺乏溝通(甚至聞說以政策評論最厲害的那一個,高層四巨頭竟然四個意見)。大家既未能達致共識,更無法堅守同一陣線槍口對外,如此下去,未來的硬仗如何打?這場剛輸了的仗是由本地五大環保團體以外的悍將單打獨鬥跟灰色勢力周旋的,究竟發生了甚麼事,本地綠運歷史上空前哄動的戰役各主要軍團按兵不動玩收聲?相信綠林好漢們心中有數,下次會勇一點、智一點?
最值得慶幸的,是這場保衞維港的鬥爭真真正正將綠色文化大革命滲透了民間,喚醒了千千萬萬香港人,教大家關心,鼓舞了大家開聲、甚至出錢、甚至站出來,同時讓傳媒知道綠色報道是有市場的,值得多多「搞作」。
痛失了維港一角,香港社會仍然大有所獲。以後,灰色勢力更精乖更狠辣,但是人民已經更開悟更有心、更可愛了。
……………………………………………………
作者為綠田園基金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