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戰出少年 - 陶傑

連戰出少年 - 陶傑

台灣總統選舉,會有一點零星的騷亂,發展到全台暴動,不太可能。
為甚麼?因為民進黨才是街頭抗爭的專家。三十年來,台灣的「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全是民進黨的前身組織的。民進黨是一幫草寇,像李自成,打進了京城,坐上了金鑾殿,連戰不過是崇禎皇帝,如果沒有到煤山去上吊,會輪到崇禎皇帝會脫下龍袍,拿起鋤頭,反過來包圍北京城嗎?
這就是中國式政治的宿命殘餘。但何幸連戰經過台灣的十年民主,在這方面,也已經「去中國化」了一大半。從前連戰是一個富家公子,是國民黨蔣家皇朝的貴族。一位前輩目擊,多年前,有一次蔣經國原定到中央黨部來開會,蔣經國遲到。連戰和一批黨國大員在會議廳裏等,連戰把一雙腿擱在桌上,兩臂交放在腦瓜後,一面閉目養神。後來探子進來通報:蔣總統快進來了。連戰如夢初醒,霍地收回擱在長桌上的兩腿,刷地站起身,蔣經國大踏步走進場,連戰兩手垂立,恭恭敬敬叫一聲:總統。
看見這一幕的人,事後無不大罵連戰,大家都說:將來中華民國落在這樣的貴家公子手裏,一定完蛋。
但今天的連戰,六十八歲了,已經變成另一個人。點票之夜,他出席連宋集會,高呼選舉無效,然後含淚徹夜帶領群眾靜坐。清晨六點半,他帶着群眾到總統府前看昇國旗,戴着暴走少年常戴的Cap帽子,悲壯地高唱國歌。昨天的貴家公子,成為今天的街頭抗爭英雄,只有一種魔術,可以令一個老人變成一個活力充沛的年輕大學生,這種魔術,叫做民主。
連戰愈活愈年輕了,他參加的另一個遊戲,認同的是另一面圖騰。即使重新點票,奇迹出現,連戰可以重新坐進總統府,中華民國也不一樣了——孫中山創建、蔣介石坐店的中華民國,是「第一共和」;李登輝實現了總統民選,中華民國已經是「第二共和」。第二共和的中華民國,已經是脫胎換骨的另一個年輕人,連戰也要跟着纖體換血,他不再是從前的連家公子。
今天的小特區,也有一幫富商後代想參政,但他們的外號,不是「唐少」、就是「田少」。不把這個「少」字撕下來,香港會有真正的港人治港嗎?恐怕未必。台灣的連戰,早已是一個年輕的戰將了,他不再是「連少」,台灣人會把香港這個少那個少充斥的「一國兩制櫥窗」看得上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