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瘦身風氣盛行,在健身中心林立下,健身教練甚為搶手,原來只需花費數千元報讀教練課程,弗男弗女便可投身此行業,寓興趣於工作;加上內地近期亦掀起健身熱潮,學員考獲證書後,可考慮北上發展。 記者:翁煜雄
坊間機構提供的健身基礎課程約為千多元,教練課程約四千多元。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課程總監周錦浩說,參加者需先報讀基礎課程,學習體適能理論、肌肉結構及心肺系統等,才可修讀教練課程,學習健身技巧及為不同人士度身訂做健身計劃等;每周上課數小時,假日到健身中心實習,約數月便可修畢課程,然後通過考試獲發證書。
周錦浩說,並非所有證書課程均獲健身中心承認,故報讀前應向機構或健身中心查詢。最近報讀健身教練課程人數日增,該學院每月甫接受報名,名額即告爆滿,每班學生人數已由二十人增至五十人,除因本地健身教練需求增加,內地同樣求才若渴,「有啲學員畢業後都上咗去發展。」
國際私人教練學院市務主任Jimmy亦說,報讀教練課程人數持續增加,學員男女各半,年齡約為十八至三十多歲。他說,由於提供課程的機構增多,學費已大幅調低,「幾年前要成萬蚊,𠵱家少一半。」
二十多歲的FitnessFirst健身會所教練Christy入行四年多,她初入行時月入不過數千元,現已逾萬元,每月平均需教授七十小時課程,每課收取約六百元。
曾是一百八十磅肥仔的Jackie數年前開始健身,至今練得一身肌肉,現時在FitnessFirst當健身教練。他說,愈來愈多人入行,但部份人抱着騎牛搵馬心態,「做教練要以身作則,注重飲食,常做運動,如果唔係真心鍾意會好辛苦。」而教練工作時期頗長,「因為要遷就學生返工放工,有時晨早上完一堂,等到晚上十點先再上堂。」
周錦浩贊成設立教練註冊制度,以防良莠不齊,但最重要還是業界自律。Jackie及Christy認為註冊制度可提升教練專業地位,「擔唔擔心競爭?有料咪唔驚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