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台北參觀、採訪總統大選,是一個新聞工作者畢生難得一次的經歷,高潮迭起,好戲連場,台灣民主創造了全球矚目的奇迹。
金鐘
陳水扁呂秀蓮以僅佔得票率百分之零點二二的二萬九千票贏了連戰宋楚瑜的國親聯盟。這不到百分之一的勝利,可謂驚險萬狀,引起巨大爭議。
投票前,很多估計認為藍軍連宋將以百分之三的差距勝出,奪回總統府的寶座,即贏三十多萬票,結果反輸了約三萬票,在一千三百萬票中,這微弱的輸贏,自然令人想起,投票前一天發生的陳水扁遇刺。這件槍擊總統案,顯然給阿扁增加了一批同情票,成為阿扁勝出連任的關鍵。藍軍從上而下,憤憤不平,爆發有規模的街頭抗爭,質疑槍擊案,提出「選舉無效」。使這場選舉成為一個離奇案件之爭。
這顯然沒有看到這次大選的主流與實質。民進黨競選主將邱義仁早就看到藍綠選民結構是百分之五十五比百分之四十五,而從二○○○年大選來看,連宋合計的得票更比陳呂多出二百六十萬票,即相差約百分之二十。因此,這次陳水扁要保住權力,要比四年前增加一百多萬票,結果,增加了一百五十萬票,以微弱多數險勝。可見,這險勝是建築在一百五十萬票的巨大成就的基礎之上,這一成就才是這次大選最重要的觀察指標。
綠軍增加百多萬票,藍軍減少百多萬票,顯示民進黨提出的「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競選綱領獲得更多台灣人認同,透過公投議題,二二八手護台灣活動,向中共武力迫統說不,表現了強烈的台灣自主意識,而連宋則漠視民意主流,固守中華民國的一中傳統,正如出席香港新聞團座談會的國民黨立委陳學聖所說,泛藍敗在大方向上,不知為何而選,基本問題沒有解決。
三萬票確是一個偶然性極大的差額,它可以偏綠,也可以偏藍,但連宋自廢武功,也錯失了臨門一腳的勝出機會。
台北輿論幾乎眾口一詞指出連宋的輔選大將陳文茜,以其狂妄自負的姿態,在槍擊事件發生後,毫無根據地影射陳水扁苦肉計影響選情,引發淺綠、中間選民的憤慨,給阿扁增加了至少幾萬張選票。我在電視上看到陳文茜、趙少康的表演,一方面反感他們煽動仇恨的輕浮與偏見,另方面也預感到他們必將自食其果。
台北警方與刑事部門立即作出專業的查證與研判,一一駁斥陳文茜的指控。在一個民主與法治社會,可以質疑任何人與事,槍擊案發生的時間、方式與效果,確實有利於阿扁越過五五波邊界而致勝,但是若無法證明是弊案之前,我們只能說,這是天佑台灣,老天有眼,讓一個偶然事件體現了台灣主體意識趨向勝利的必然性。換言之,若無此事件,台灣主權,人民自決的大潮流,也只會更成長、更成熟,無論誰上台,都不可抗拒,都必須順應。
我曾在一個電視節目中,告訴台灣觀眾:台灣民主的進步與成功,是對處於困難中的香港和中國大陸民眾爭取民主很大的鼓舞。民進黨的連續執政,也是對中共毫無進步的僵化的對台政策的挑戰,北京當局若果不面對現實,不啟動新思維,不去了解台灣的真實狀況,兩岸關係的突破便不可能實現。 (三月二十一日於台北)
……………………………………………………
作者為《開放》雜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