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會議員:轉嫁成本違社會責任<br>港燈加價影響50萬用戶

立會議員:轉嫁成本違社會責任
港燈加價影響50萬用戶

【本報訊】年賺六十億元的港燈,以煤價及運輸成本急升為由,將於下月起向五十多萬用戶開刀,減少每度電燃料折扣兩仙,變相加價百分之二約七成住宅用戶每月需多付十元電費。立法會議員批評港燈轉嫁成本,有違社會責任。中電表示,無計劃在今年調整電費。 記者:羅偉光、馮永堅

立會經濟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港燈加價事宜,港燈董事總經理曹棨森說,過去一年受伊拉克戰爭及恐怖襲擊影響,用於發電的煤價及運煤成本急升,煤價由去年三月每噸二十五美元加至本月每噸五十美元,同期運煤成本由每噸五美元升至十五美元,港燈在「無可奈何」及「無能為力」情況下,決定減少燃料折扣。他並強調:「調整燃料折扣,我哋公司冇增加一毫子利潤。」

71%住宅每月多付10元
根據港燈資料,把每度電燃料折扣由現時六點一仙減少兩仙至四點一仙,七成一住宅用戶每月需多付約十元電費,一成每月需多付二十元;七成商業用戶每月需多付三十多元電費,一成每月更需多付一百六十元,而港燈每年可多收約二億元電費。
港燈變相加價後,兩電用戶電費支出差距進一步擴大。港島區居民平均每度電電費約為一元三仙,居於九龍及新界的中電用戶平均每度電電費為八毫七仙,以每月平均用電五百度計,港燈用戶較中電用戶多交七十多元。
立會議員猛烈抨擊港燈變相加價,職工盟劉千石指港燈去年利潤逾六十億元,卻因煤價一時波動而把成本即時轉嫁用戶,有違社會責任。「港燈每年賺幾十億元,唔應該為咗區區二億元而加電費。」自由黨楊孝華指港燈加價令中小企成本增加。
民主黨李華明質疑,港燈為何沒有以財務安排減少煤價波動風險,多名議員均要求港燈押後半年才加價。
港府對港燈加價「開綠燈」,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常任秘書長李淑儀稱,港燈提交的煤價及運費數據沒有問題,但她強調若稍後煤價回落,港燈因調整燃料折扣而多賺錢,會在審議明年加價申請時扣回,以減少電費加幅。

港府將諮詢利潤管制
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葉澍堃說,這次港燈是按利潤管制協議提出加價,當局本年會就兩間電力公司○八年後利潤管制協議內容諮詢公眾,包括是否需調低百分之十三點五准許利潤及兩電聯網安排。消息稱,當局計劃最快在九月立法會選舉後展開諮詢,首階段會諮詢大原則問題,第二步才會提及實質監管電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