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逛銅鑼灣,在北方小館子吃過價廉味美的一頓飯,已經很飽了,但仍勇敢地堅持到義順吃其著名燉蛋、雙皮奶和薑汁撞奶。事實上太難在三者中作取捨,幸好有伴同行,自己點了薑汁撞奶,然後把調羹伸到她碗裏,一嚐她點的燉雞蛋。吃不着的分外香,所以回來就盡想着燉蛋的美味了。
燉蛋是兒時的點心。現在住在市區的孩子,糖果糕餅小食店環繞,零食花樣多不勝數,但我小時在村裏就沒有甚麼食店,點心都是家裏廚房的製作。我家二伯娘特別勤奮,常常做了點心請我們吃,燉雞蛋就是她常製的點心之一。那時家裏常養着很多母雞,下的蛋早上拾了都放在小竹簍裏,要吃燉蛋,真是信手拈來,似乎雞蛋在大碗裏打開,調入若干冰糖和水,放入大鐵鑊裏隔水燉,不多時就是一碗熱騰騰、香噴噴、黃澄澄,凝得軟軟嫩嫩滑滑的燉雞蛋。吃時是十分緊張地輕輕把調羹伸進去,戳破那平滑如鏡的表面,盛起堆雪似的一匙送進口裏,屏息靜氣地細嚐,難捨難分地吞下──從小到老都是這樣,比吃甚麼珍貴的官燕還要小心。
年長後一度試學自己的燉蛋,份量好像是一隻雞蛋對等同兩隻雞蛋份量的預先溶了酌量冰糖的清水,蓋密了隔水燉不知五分鐘還是十分鐘。吃過幾次,總不如意,意興闌珊,這才知道這小小點心並不容易。
平日怕到銅鑼灣,怕人車擠塞怕熱鬧;偶爾去了這麼一趟,無端勾起了這麼多陳年的回憶,倒是不去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