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向全港中醫發出指引,列出了一百五十種中醫常遇到的病徵,就此建議中醫開給病人的病假天數。比如「心煩不寐」,可得三天病假。
中醫斷診,不像西醫那麼「理科」,血壓高到多少度,體溫升到多少度,白血球多少,量的量,化驗的化驗,一張醫生證明開出來,實牙實齒。
中醫比較「文科」,斷診語言偏於文學,比如「心煩不寐」的意思,是指「多夢易醒、心悸失眠、頭暈目眩、倦怠無力」等,四字一句,文縐縐的,很有詩意,讓人見了,便多感性聯想:「多夢易醒」,是不是白天太過想入非非,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都想甚麼來着?想的是公事還是私事呢?要是因為想私事而睡不好、「易醒」,那麼關老闆甚麼事?還要請病假?
「心悸失眠」也大致如此吧?心跳甚麼呢?是不是做了甚麼錯事?「頭暈目眩」是工作勞累還是房事過密,前者告病假還情有可原,後者也要請假似乎就說不過去了。「怠倦無力」也是常有的現象,都市人十個有九個都有此「暗疾」,打一場二十四圈麻將便會發作,都要因此休息三天,那去哪裏找人上班?
「心煩不寐」會「脈象細弱、舌淡苔白」,這些,中醫看得出來,但在機場過關,那支測人發不發燒的紅外線槍就照不出來。這就是中醫吃虧的地方,費了許多唇舌,拋了許多書包,抖出平生所學,聽在沒文化或者「濫理性」的人耳朵裏,就是不明所以,還要你「拿出證據來!」
有甚麼證據呢?你又不會把脈,你又不會看舌苔,難道還要說當年關公刮骨療傷?就算華佗再世,扁鵲翻生,磨破嘴皮,做中醫的難處,還是脈絡看不見,有理說不清,自己是秀才,滿街都是兵。心煩不寐的,原來都是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