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手記:Intuit雄霸理財軟件十載

矽谷手記:Intuit雄霸理財軟件十載

2003年的美股,雖然因為亞洲沙士肆虐而一度受挫,但整體來說,納指及杜指分別有近半成及三成的增幅,回報算是不俗,對很多股民來說,去年更是收復失地的難得機會。一年容易又交稅,四月中是美國報稅最後限期,賺得多,稅款自然也多,好多股民今年都要為交稅作準備。

談到交稅,大多數美國股民都會慨歎不值,皆因投資賺錢的稅款沒有上限,賺多少也好都要按比率上繳3成多作稅款。

稅期到軟件商有生意
相反,上兩年投資蝕錢時,有關虧損每年只可帶來3000美元的薪俸稅免稅額。看來,無論大市是好是壞,政府始終是大贏家。更有趣的是,3000美元這個定額,自1977年以來從未調整,更令人摸不着頭腦。
講到交稅,除了政府必贏外,莫過於專門協助報稅的軟件製造商。大部份與財務處理有關的公司,都是位於美國東岸,全美最暢銷的個人報稅軟件,居然是矽谷公司Intuit的產品TurboTaxDelux,佔7成市場,而唯一的競爭對手,是H&RBlock的TaxCutDelux軟件。
Intuit歷史悠久,公司成立了20年,憑着個人理財軟件Quicken起家,及後稅務軟件TurboTax亦同樣成為一哥,2003年度的營業額達到16億美元,Quicken及TurboTax分別為公司帶來4億美元的收入。除了個人理財,Intuit更開始拓展小商戶稅務顧問的市場。
翻看歷史,這家Intuit曾兩度受到微軟的挑戰,亦能屹立至今,認真巴閉。
10年前,微軟有意進軍個人理財軟件市場,更開價15億美元收購Intuit,但由於當時個人理財的軟件選擇不多,Quicken及微軟的Money合共佔有約9成市場,微軟的舉動當然引起律政部門注意,有關部門亦聲明會引用反壟斷條例阻止,微軟深明官司可能拖很久,又未有必勝把握,最後便擱置收購建議。雖然Intuit股價亦隨即下滑17%,但Intuit在業內一哥地位依然沒有改變。

微軟兩度挑戰皆敗陣
微軟在2000年捲土重來,推出報稅軟件TaxSaver,打算與TurboTax爭一日之長短,可是產品推出只有3個月,由於市場反應極差,微軟立即宣布停止發展TaxSaver,打入個人理財軟件市場的計劃再次宣告失敗。就是這樣,Intuit這個品牌在個人財務軟件市場雄霸10年,依然屹立不搖。
魯笨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