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作為購物天堂的美譽,已經亮起紅燈。理工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國內和亞洲區旅客來港購物後,對獲得的服務和購買的貨品質素評價不高,與原先期望的甚有距離,尤其不滿貨品價錢及貨品質量。
理大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講師黃耀輝,去年在澳洲旅遊業管理學術期刊發表「旅客在港購物的期望與實質感受」的研究。他接受訪問時說,研究人員曾於香港國際機場訪問六百多名離境旅客,一半來自歐美、另一半是國內和亞洲區旅客。
結果顯示,受訪旅客來港購物的主要原因,依次為價錢吸引、貨品種類多、質素好、跟上潮流等。國內和亞洲旅客來港購物前,對香港的期望相當高,但購物後多感貨不對辦。
其中尤以對貨品價錢的期望與實際差距最大,其次是貨品質量。
黃耀輝說,調查顯示旅客的期望與實際觀感差距甚大,也代表本港購物天堂美譽已亮起了紅燈。國內和亞洲旅客覺得香港購物不是物有所值,甚至覺得貨不對辦。雖然歐美旅客的期望與實質感受的差距較小,但評分同樣反映旅客感達不到期望。